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今夏“红玛瑙”挂枝沉甸甸 白茆“庄稼汉”心里美滋滋

字体大小:

如同7月初的气温,在鸠江区白茆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庄稼汉果蔬有限公司葡萄基地里,无论是游客还是在打理葡萄的乡亲,均热情四溢。不时有游客前来采摘黑里透红玛瑙似的“夏黑”,望着脆生生、绿油油如水晶般成熟在即的“阳光玫瑰”,心里美滋滋的不仅是游客,还有“庄稼汉”的负责人周逢桩和他的员工,更有一心将两万亩产业园打造成城市“后花园”的所有白茆人。

硕果累累,芜湖去采摘很方便

“庄稼汉”目前种植葡萄面积约360亩,超过芜湖江北地区葡萄种植面积十分之一,其中逾300亩是“阳光玫瑰”,剩下的数十亩根据市场行情种了一些“乒乓”“夏黑”等。尽管是企业负责人,周逢桩带着两个儿子日常一样和大伙在基地葡萄大棚里忙碌。他不时招呼前来采摘的游客,告诉大家哪些果子好,还递一挂让游客品尝。他说,“乒乓”已采摘完了,目前“夏黑”正当时,每天除了游客外,商超等客户也纷纷前来,“老客户新客户都有,有的还是互相介绍来的”。

记者采访当日,周逢桩大儿子正光着膀子在整理即将打包运走的葡萄,看得出他一只脚似乎不大能用力,一问才知道前两天在地里忙时不小心被捆扎用的细铁丝戳到脚。不过,眼下几百亩“阳光玫瑰”即将成熟采摘,许多游客前来,根本没时间休息,只能坚持。

周逢桩说:“这算啥,男子汉没事的,这20年来我们种植葡萄也不是一帆风顺,早些年我们遭遇过雪灾、洪涝等打击,多亏政府相关政策帮扶,挺了过来。今年我估计“阳光玫瑰”能有100万斤产量,不愁销路,我下一步还打算上高档新品种,我们调研过,市场欢迎。我们更欢迎市民前来采摘,看着大家开心我们也开心,从市区到我们这里开车40分钟,非常方便。”

种植葡萄要“善待土地”保护环境

在多年葡萄种植的经验积累中,周逢桩说:“我们要善待土地,好的葡萄要用有机肥,让顾客吃的每一个果子都放心。”周逢桩介绍,“庄稼汉”的葡萄种植基本上已不再使用化肥,只有在特定需要时会使用非常少量的进口肥料。

他说,为了保护土壤、提高葡萄品质、节约增产,“庄稼汉”采取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方式,“我们会对土壤测试,就像对待人一样,看葡萄需要什么样的营养,而不是盲目施肥,这样对葡萄好,对土地也是保护,避免过度用肥造成土地板结”。

周逢桩打开一挂“阳光玫瑰”的纸套,摘了几颗葡萄给大家品尝。记者觉得挺甜,不过周逢桩说:“还没到时候,再过些日子,甜度能达到20出头,会更受欢迎。”他说,这就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好处,“结合今年天气雨水少,我们给葡萄补钙,因此甜度更上了台阶”。

他说:“我现在到各地指导经验时反复给大家强调,要保护土地,不要急功近利,不讲科学,胡乱施肥既不利于增产,还要多花钱,对生态环境也不好,我们种菜种水果也要响应国家号召,保护环境。”

门槛低收入不低,照顾家里就近挣钱

周逢桩在2003年的时候还是一名企业家,当听亲戚介绍葡萄收益后,他决心从土地里创造财富,“我家是农民,找到方向后回归土地有种天然的归属感,葡萄一种就是20年,也有了一些心得经验,不管是无为还是南陵等地,只要有种植户需要我去指导,我从来都不推辞,能帮到别人种出好葡萄一样心里欢喜”。

周逢桩的“庄稼汉”取得了成绩,也带动了周围村民的就业与增收。白茆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季学勤告诉记者,“老周现在一年给固定员工和短期员工发工资有200万元出头,许多村民在家门口一年能挣到4万多元,还能照顾家里”。

王文中今年60多岁,他说他和老伴就住在三官殿社区,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他也曾到外地试过,“我这个岁数工作不好找,保安、保洁都勉强,收入还低,我现在在葡萄大棚干活,一年能到手5万多,没事陪着老伴在家门口带孙子,种点小菜,舒服得很”。如同王文中一样,“庄稼汉”的工作门槛不高,收入不低。有中老年妇女如果有时间愿意来做一些打理、采摘的短期工,一天就有约160元的收入。

白茆镇有关负责人张浩告诉记者,白茆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两万亩,鸠江区“十四五”规划把白茆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该区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目前陆续有企业入驻或表达了良好意愿,“大家有目共睹,近几年来,我们年年有精彩,金花节、采摘节、摸鱼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大江晚报记者 吴敏 文 吴安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