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内卷”的粽子

字体大小:

编者按: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2000多年来,积淀了丰厚的民俗传统和文化内涵。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我们吃粽子、佩香囊、赛龙舟……传承习俗,至今不辍。如今,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在江城芜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发掘传统节日内涵,赋予这些习俗更丰富的内容、更多样的形式、更深厚的情感。“民俗焕新”,让“我们的节日”更具魅力。

端午节到粽子热销

到了端午,自然想到粽子。粽子从传统的白米粽子,到如今外形、馅料的不断创新,折射出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馅料多到“怀疑人生”

与以往单调的白米粽不同,现在市民去购买粽子,可谓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豆沙粽、绿豆粽、蜜枣粽、红豆粽、鲜肉粽、蛋黄粽已经非常常见,紫米粽、杂粮粽、龙珠粽、榴莲粽等热度还未消退,螺蛳粉粽、龙虾粽、佛跳墙粽等又开始抢滩市场。在省餐饮协会副会长童春年看来,粽子品种的增多,反映的是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材的极大丰富,同时也反映出市民的创新精神。

随着食材的丰富,粽子馅料上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童春年表示,过去,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只有单一粽子,白糯米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口味也由单一的甜味增加到咸鲜味,再到麻辣味、酱鲜味、酸甜味等复合味。最近几年,粽子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为迎合新生代求新求异求特色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潮粽,无论是口味还是馅料,既不失传统,又创新味十足。“在端午餐饮方面,过去是‘一青二白三黄五红’,即一青(绿豆糕)、二白(白米粽子、蜜层糕),三黄(黄鳝、黄瓜、雄黄酒),五红(红皮鸭、红心咸鸭蛋、苋菜、红烧肉、小龙虾)。现在,那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创新的食材多到‘怀疑人生’。”童春年笑着总结道。

粽子包装萌翻市民

说到粽子的包装,很多市民可能觉得不就是粽叶裹上米吗?然而,近年来粽子也一改传统呆板的形式,一些新奇的粽子,从包装到食用方法,都成了卖点。

“粽叶分箬叶和芦苇叶,芜湖市民一般用的都是箬叶。”童春年表示,粽子的造型有三角粽、菱角粽、四角粽(嘉兴粽),斧头粽、小脚粽等等,芜湖的粽子则一般是裹小脚粽为多。“现在粽子,还有卡通形状的,非常萌,包装上还会有各种网络语。甚至有商户,化妆成‘屈原’,送粽子上门。”童春年透露,如今“9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力,所以不少商家抓住这部分消费群体,粽子外形既有传统文化,也有新意,改变了以前粽子外形千篇一律的形象。

做好口味和造型,对商家和市民来说,貌似还是不够。“做好服务,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市民喜爱吃粽子,但如果在外使用,吃完以后会很粘手。因此商家开始为粽子配上刀叉和湿巾,可以随时随地吃粽不沾手。”童春年感受到了粽子市场细分的精细化,“比如自热食品大火,自热粽子也如约而至”。

包粽子的手艺不能丢

“过去市民都是在家包粽子,但如今不少年轻人都直接购买成品粽子。”在童春年看来,随着传统文化、国潮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年轻市民,开始回归尝试自己包粽子。

童春年走访市场发现,这两年,很多年轻人也加入了自己包粽子的行列。市妇联前几年举办过包粽子大赛,童春年曾任过评委,在比赛中发现了很多高手,不仅速度快,10分钟左右就能包18个,而且花色众多,有十来个品种。“目前,芜湖粽子并没有像嘉兴那样形成产业,但一些个体户、餐饮企业和食品工厂生产销售的粽子也远销省内外,希望未来,芜湖也能涌现出更多的知名粽子品牌,为芜湖美食添砖加瓦,注入新的血液。”

大江晚报记者 汤荣汛 文 许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