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江北龙舟往事

字体大小:

黄怀强在教儿子打造龙舟如何选料用料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芜湖市鸠江区沈巷、汤沟等镇,划龙舟的习俗已传承了千百年。虽然近几年来因为疫情防控原因暂停了这项活动,但是每逢节日到来,这里关于龙舟的故事还是很吸引人。5月30日,在端午节到来前夕,记者一行来到沈巷、汤沟,走访这里的龙舟民俗故事。

划龙舟的习俗自古沿袭

沈巷、汤沟等裕溪河沿岸的乡镇划龙舟的时间与外省市可能有些不一样,这里每年基本上固定在农历五月十三、二十、二十五以及农历六月六等几个日子划龙舟。

据当地龙舟爱好者介绍:“老人们一辈辈传下来说,我们裕溪河沿岸划龙舟活动与三国水军有关,古时候是靠近巢湖那边的濡须口,我们的祖先应该有些就是当时的将士。我们划龙舟时没有固定的比赛安排,到日子许多龙舟下水,遇到对眼的龙舟就随机比赛起来,就如同古水军两战船遭遇战,你追我赶,鼓进锣退。”

自古而来的传统至今留下了点点滴滴的痕迹,比如说当地人所称龙舟的桨为“桡”,“桡”是古文中的“桨”,而长长的龙尾桨(舵)被称为“棹”,“棹”古文中“长桨”,非常形象。每条龙舟的龙头均雕刻得非常精美,有青龙、白龙、红龙、黄龙等,据说龙头的颜色也是由祖先流传下来。

基本上每条龙舟有36人,第一桡(第一桨)、锣鼓手以及拉棹(掌舵人)最为重要,锣鼓的轻重缓急控制着操桨手的节奏,第一桡则引领其他操桨手的动作,而拉棹则要时刻观察调整方向,避免与其他龙舟碰撞。

打龙舟的手艺代代相传

当地龙舟活动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也因此造就了一门手艺,那就是打造龙舟。

划龙舟时多以自然村为单位,比如说汤沟镇共计有十多个社区和行政村,自然村则更加多,而一个自然村往往少则两三条龙舟。有时候当年新龙舟下水后成绩不尽如人意,或者体验感不好,条件好的村子就会重新打造一条龙舟,大家自愿掏钱,富裕些的往往会多出一些,一个镇龙舟数量需求可想而知。据了解,一条龙舟的造价大约在4-5万元。

现如今,在汤沟会打造龙舟的老师傅不太多了。汤沟镇三汊河社区黄怀强就是这样一位掌握龙舟打造技艺的木工师傅。58岁的黄怀强师傅18岁时开始和自己的师傅学习木工与龙舟打造技艺,“当时都没啥钱,一年就打造三五条,后来大家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一年要打造四五十条,请十个师傅帮忙”。在裕溪口堤埂内,黄怀强的三个打造龙舟所用的工棚看起来不小,只是近来暂时没有业务,一个工棚内是重要的水平梁,另外两个堆放着木料。黄怀强比较欣慰的是,儿子黄峰愿意学习这门手艺。黄怀强说:“我有时候晚上睡觉做梦还会想着哪里还可以改进,打龙舟这手艺已经刻进我的骨子里了。”

今年30岁的黄峰也已成家,儿子已经8岁,“我的基本功还是不行,斧子还是要多练”。已经和父亲黄怀强学习了近5年的黄峰说自己还要练四五年才可能独立操作。没有龙舟打造业务的时候,黄峰会到杭州做物流业务。对于打造龙舟这一父亲的手艺,黄峰说,“会努力学好,父亲一辈子的事业,养活了一大家,他有感情,我也有,以后我也尽可能告诉儿子这件事,如果他的确有其他发展,我也不强求,但是这门手艺,我还是会想办法让它传承下去”。

大江晚报记者 吴敏 文 汪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