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以后无论在哪儿 他们都能记得和奶奶赶大集

字体大小:

1月29日是农历腊月十九,距离春节不过十多天时间,千家万户都在忙着采购年货。近年来不少市民在交通越来越便利后,或乘公交车,或自驾到江南江北的乡镇里寻找年味,他们发现这些乡镇大集更让人感受到烟火升腾的热闹劲,如今江北沈巷大集每天都人头攒动(如图)。

沈巷大集主要汇聚在该镇香缘路与半边街这两条垂直相交的道路上,连带着附近安康路也有一些集市延伸。记者从迎江大道上半边街北口进入,只见路边有指示牌写着“沈巷镇传统赶集市场”,往里稍微走几步,便有人潮扑面而来的热气,耳朵里是各种音乐声、叫卖声,烤鸡、包子、麻辣烫等各种吃食的香味往鼻子里钻。

过年需要置办的年货在这里几乎都能发现,一盒盒车厘子在水果摊上不愁卖,节日消耗最大的炒货摊特别多,人们都是一大袋一大袋地买。记者还发现,经过抓紧改造,半边街农贸市场也在春节前以新面貌迎来顾客,除了日常鸡鸭鱼肉外,各色海味也挺受欢迎。

新年新气象,一般来说过大年不能不来一身新装,大集沿路两边有多家服装店,路中集市红帐篷里也有鞋帽服装,人们可挑一挑、试一试,笑逐颜开地讨价还价。或许,大集让人心动的地方就在说说笑笑间。

不但要一身新,还要从头上开始美起来,大集道路两边的美容美发店生意也很好,“染发、烫发、搞个好发型”……忙得美发师手里的活不能停,还要连连点头,“先请坐,好好好”。

过大年岂止“吃穿”二字,大集上各色生活用具、竹编篮子等看着让人眼花缭乱,即使眼下用不上,趁着逛大街的时间,买几个扎实的篮子,带几条趁手的扫帚回家,省的需要的时候还要再到镇上跑一趟,附近各村的乡亲们来一趟大集就是“买买买”。有的从外地返乡,荷包鼓鼓,便想着给家里换一台冰箱和电视,或者洗衣机、电饭锅,让年后在家又老了一岁的父母生活更方便。

春节前也是办喜事的好时机,许多返乡青年回家,不但要团聚,婚姻大事也要抓紧办了,大集上喜铺、装饰画店生意也特别好。在一家喜铺里,记者看到一盒盒喜糖已包扎好,等着家有喜事的人来取,老板一边笑容满面地说着,一边接着电话。沈巷镇还有这样的风俗,办结婚酒、寿宴等喜事的家里,要在朝东的墙上悬挂喜匾,装饰画店就做这样的生意,一块块喜匾放在店外,有的上面写着“白首同心 天赐良缘 祝某某新婚之喜”。

赶年集不但要让物质生活充足,精神文化追求同样不能少。在香缘路上的大集里,卖花的摊档也不少,买几枝富贵竹或者郁金香,端两盆杜鹃回家,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与鲜花相比,大集上卖春联、红灯笼的摊位更多。

中国人的节日离不开浸入基因的文化传统,一位来赶大集的老太太住在离沈巷镇不远的一个村子,带着两个双胞胎孙子,老人告诉记者,两个孩子和父母一直在外地生活,放寒假后被送回来,老人就常带他们来转转,买点好吃的零嘴,“以后他们不管到哪儿,都能记得他们老家在哪儿,奶奶带他们赶过大集”。

近年来,沈巷镇想点子、动脑筋,让传统大集成为宣传家乡发展、文明进步的舞台。最近该镇将在大集现场附近开展“赏年画 话民俗”文化主题活动,以赏年画、送祝福为纽带,让辖区居民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品味中华传承千年的文化习俗。此外还将陆续开展“翰墨丹青送祝福 龙飞凤舞迎新春”活动,抢抓春节返乡的黄金期和专场招聘会的机遇期,将“喜庆新春”与“送岗上门”结合,广泛营造“爱家乡、愿留乡”的浓厚氛围。

大江晚报记者 吴敏 文 大江晚报记者 汪武 实习生 苏海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