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就靠我了,我得救他”
字体大小:
7月22日9时,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殷红的血液从捐献者杨时陆的身体里缓缓流出。生命接力不息,热血救人不止,33岁的杨时陆是芜湖今年第10例、全市总第50例、全省总第78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杨时陆是芜湖市弋江区火龙岗人,在建筑行业工作。当日他躺卧在床,气色不错,小臂上缠绕着多条管线,随着床边仪器的数值变化,高悬的血液袋鼓了大半。“不难受,和献血感觉差不多。等采集结束了,我还想回公司转转。”杨时陆笑着对记者说。
杨时陆回忆说,他18岁时在江苏太仓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并养成了每年献血至少200毫升的习惯。“现在也记不太清了,就是路过,看到有献血宣传,就很自然地加入了。”
2025年6月中旬,杨时陆接到了省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通知,“我当时立马同意了,并且做了一系列的高分辨体检”。但是,受供者当时仍想保守治疗,捐献暂时搁置。对此,杨时陆没有丝毫情绪,“我能理解,无论患者什么时候需要,我都在”。
7月15日,杨时陆再次接到电话,受供者病情恶化,急需捐献。但偏偏此时,也是杨时陆的工作高峰期。“我们公司和马鞍山、黄山的工地都签了协议,而且我是技术岗,临时找不到人代替。”
工作放不下,救人更放不下,杨时陆将本来两天的工作压缩到一天完成,赶在7月18日22时入住皖医弋矶山医院。接下来3天,按规定注射动员剂。谈及其中的艰辛,他表示,“动员剂影响不大,有点酸痛,我能忍受。对面是一个年轻的生命,这个人就靠我了,我得救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至今,芜湖已完成1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是历年之最,全市总捐献数更突破50例。据悉,芜湖2024年度共有117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是入库人数最多、入库质量最高的一年,也为今年的多人配型成功奠定了基础。
芜湖日报记者 程茜 实习生 钱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