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暖新闻

榜样|曹晶晶:“智”耕乡土十八载

字体大小:

在繁昌区的广袤田野上,常能看到一位衣着朴素、眼神专注的身影俯身查看庄稼长势,他就是繁昌县宏庆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晶晶。十八个春秋寒暑,这位扎根乡土的共产党员,用科技这支如椽巨笔,写下动人的兴农故事,并荣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老办法种田,累死累活也难致富。”站在自己一手打造的智慧农业数字中心大屏前,曹晶晶回忆起点滴。2018年,他顶着压力签下2244.3亩土地流转合同。“总得有人先蹚出一条路子。”他投入2250万元,建起了全省首座单体超万平的玻璃温室智能大棚和智慧农业中心。如今,轻点手机屏幕,十几公里外田块的土壤湿度、作物长势、病虫害预警一目了然。“‘云种田’不是虚的,手机成了新农具。”曹晶晶笑着说。这套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系统,让种田更精准,效率大幅提升,人力成本显著下降。

在宏庆米业的现代化加工区,机器轰鸣。曹晶晶指着整齐排列的智能设备介绍:“这些都是‘新伙计’。”为突破传统农业瓶颈,他累计投入482万元,引进了无人插秧机、智能烘干设备等“铁牛”。目前,日烘干能力达600吨,机械化覆盖超95%。“机器干活又快又好,粮食品质更有保障。”他拍了拍一台烘干机,语气笃定。这位全省粮食生产大户深知“软硬兼施”的重要,积极与中科感知、安徽工程大学合作,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从实验室走向沃野。大数据精准管理下,1.2万亩绿色原料基地从种子到餐桌全程标准化,产品合格率连续10多年100%。

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曹晶晶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他创新应用生物质燃料烘干技术,每年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0吨;同时,建立了高效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这些举措不仅保护了繁昌的绿水青山,也为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句朴实的话,曹晶晶最常挂在嘴边,也是他行动的准则。他创新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与3500户乡亲签下5万亩订单农业协议。“签了订单,心里踏实,每年还能多500块收入哩!”一位合作多年的老农感慨。曹晶晶的社会化服务更解了乡亲们的难:每年近1万亩机插秧、3万亩飞防植保,帮农户降成本30%左右。他创办的“田间学校”人气很旺,“手把手教技术,比啥都强。”这里已经走出8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看到粮食储存的痛点,他建起2万吨烘干仓储中心。“以前怕霉变,现在不怕了,一年能少损失1500吨粮!”粮农的喜悦溢于言表。

站在田埂上,望着生机勃勃的田野,曹晶晶目光灼灼。他计划三年内建成长三角智慧农业标杆、拉起省级产业化联合体,再带出1000个新农人。“我就想当颗火种,点燃更多人建设家乡的心。土地有智慧,乡村有奔头,这才是真富足。”曹晶晶说。

芜湖日报记者 王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