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暖新闻

破纪录!芜湖上半年完成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字体大小:

“我们流淌着相同的血液,他是我素未谋面的家人,我要救他,这种家人间的扶持互助是无需多言的!”6月25日上午,在皖医弋矶山医院血液内科病房里,杨坤经过3个多小时的捐献,完成了173毫升淋巴细胞悬液的采集。

时隔两个多月,20岁的杨坤为同一名患者再次点亮“生命之灯”。这位皖南医学院的大二学子也成为了芜湖市首位在校生“二捐”(既捐献造血干细胞又捐献淋巴细胞)者,同时也是全市总第49例、安徽省总第772例捐献者。

6月25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病房时,杨坤身着蓝白短袖衫,半躺姿势,右臂纵横着多条医疗管线,红色的血液导入导出,床头仪器呼呼运转,这一场景与今年4月1日的一幕十分相似。“主打一个‘义无反顾’,必须救人!感觉不难受,一切都挺顺利的”,杨坤笑着说。

杨坤出生于安徽淮南,就读于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戴一副圆眼镜,爽朗爱笑。他于2024年5月加入中华骨髓库,仅仅9个月后就配型成功,于今年4月1日成为江城第4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救助江苏省一名血液病儿童。

2025年6月11日,小杨接到芜湖市红十字会电话,患者情况有变,希望他能再次捐献淋巴细胞。“当时我没有丝毫犹豫,这个孩子和我流淌着相同的血液,我把他看作亲人。”杨坤说,捐献淋巴细胞相对简单,不需要提前数天注射动员剂。体检通过后,他于6月24日住进医院,25日早上开始采集。整个过程与成分血捐献一样,血液流出身体后,含有淋巴细胞的悬液被滤出,其他成分再循环回身体。

采集从8:50开始,到12:20结束。其间,小杨表现得很从容,不时与身边人聊天。他的室友高劲告诉记者,本学期的考试已经结束,很多同学都回家了,杨坤因为捐献特地留了下来,“我非常敬佩他,他让我看到了生命因善意而延续,他是我们的榜样!”

记者从芜湖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淋巴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不同,但还是属于造血干细胞二次捐献的范畴,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让造干移植后的患者生存质量更好、治愈度更高。

特别值得一提的,今年上半年,包括杨坤在内,全市已完成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打破历年来的纪录。特别是从6月16日至6月25日,短短10天时间里,有3位皖医学子捐献。据悉,芜湖2024年度共有117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是入库人数最多、入库质量最高的一年,也为今年的多人配型成功奠定了基础。

芜湖市红十字会呼吁,在适龄(18到55周岁)且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不会有风险,希望更多符合条件的市民能加入献爱队伍,给予他人生命希望。

大江晚报记者 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