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钢火与热浪交织下的“清凉守护”!
1600℃的铁水在高炉中奔涌,1300℃的焊花在台架旁飞溅,700℃的钢坯在辊道上散发着灼热气浪……连日来,江城芜湖持续被35℃以上的高温笼罩,当热浪与钢火交织,芜湖新兴铸管一线岗位人员正经历着双重“烤”验。为守护这群高温下的坚守者,芜湖新兴铸管党委、工会与各基层单位联动发力,用一系列贴心“凉”策,在炽热车间里架起了一道清凉防线。
真心关怀,让“需要就有”成为常态
“这西瓜来得太及时了!刚从轧机旁下来,浑身都在冒汗,吃块西瓜,感觉又能满血复活了!”“从岗位回来,吃根清爽的黄瓜,心里特别舒坦。”入夏以来,芜湖新兴铸管党委、工会持续做好防暑降温物资配备工作,确保物资保障“不断档”,矿泉水、盐汽水、绿豆沙冰、冰棒等清凉品按需供应,药品补给持续输送,让“需要就有”成为常态。冰镇的西瓜、西红柿、黄瓜等清甜爽口的解暑瓜果,成为职工们最期待的“解暑神器”,为坚守在热浪中的职工们带来丝丝凉意与浓浓关怀。
领导班子送清凉
同时,芜湖新兴铸管领导班子、各生产单位持续开展“送清凉”活动,为大家补充防暑降温物资的同时,认真检查车间休息室冰柜和空调等设备运行情况、各类防暑降温药品配备情况,反复叮嘱大家注意防暑降温、科学安排作业时间,要求各生产单位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和高温岗位后勤保障工作,确保职工身心健康。
检查防暑降温药品
因地制宜,推进定制化降温策略
“高温作业时,蛋白质流失比平时快30%,这牛奶得天天喝”在焦化部焦炉四班班前会上,班长把一盒盒鲜牛奶分到职工手里。自2021年起,焦化部就坚持“入伏送奶”传统,不仅是解暑降温的补给,更是对“高温战士”们的贴心呵护。
焦化部“入伏送奶”
“穿上后,人体的体感温度能降到20多度,大幅抵消钢坯带来的灼热感。”在炼钢部连铸工段,党总支副书记、副部长郭金科牵头配备的“冰袋马甲”成了高温岗位的“网红装备”。当职工贴近700℃的钢坯检验表面质量、测量尺寸时,体感温度常突破70℃,而穿上内置4个冰袋的马甲,背部和腰部的温度能快速降低,让职工在“炼丹炉”旁也能感受清凉。
冰袋马甲
检测中心取制样班组的“移动清凉包”同样藏着巧思。班组职工每天需频繁奔走于现场,与各类高温样品、设备接触,不仅考验着大家的体力,更关乎工作质量与安全。针对这一特点,检测中心分工会为取制样班组送上贴心“凉”策——冰敷腰带风扇,不仅能够持续降温,有效缓解身体燥热,还能让职工能以更专注的状态完成样品采集、制备、验收,保障每一个环节精准无误,为后续检验工作筑牢基础。
创新改进,持续改善工作环境
焦化部炉顶是厂区有名的“火焰山”,夏天温度常超50℃,职工连找个歇脚的阴凉地都难。今年入夏,为改善焦炉炉顶高温、交叉作业时人员休息、纳凉需求,焦化部煤焦党支部在炉顶新增职工休息室,空调、冰箱、微波炉按需配备,饮用水、应急药品、休息座椅一应俱全。“如今能在凉快地方歇口气,喝口冰水,干活都更有劲了!”炉顶工李师傅坐在新休息室里,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焦炉休息室
“要利用科技手段防暑降温”炼钢部创新实施“错峰作业+智能监测”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平台温湿度数据,当监测点超过38℃时自动触发调度系统调整作业时序;组建“清凉巡查队”每日三次巡检,重点观察高龄及新入职员工状态。7月以来,精炼车间在产量提升12%的情况下,实现零中暑事件,防暑降温费使用效率同比提高23%。
如今,走进火热的生产现场,只要有职工奋战的身影就会有工业风扇不停歇的送上清风、休息室冰柜里存满了解暑饮品、新鲜瓜果每日准时送达……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凉策”,不仅驱散了高温带来的燥热,更让坚守在钢铁洪流中的芜湖新兴人,都感受到了“家”的温度。(潘志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