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芜湖!

字体大小:
5月10日,由安徽大学和南陵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南陵县青铜文化保护利用暨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工程前期考古调查专家咨询会在南陵县召开,全面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工山铜矿遗址考古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铜文化保护利用方法路径。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和陕西、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地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院的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南陵青铜文化保护利用。

南陵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的大工山铜矿遗址,与凤凰山铜矿遗址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工山铜矿遗址是西周至唐宋时期进行采矿、冶铜生产的遗存,最大古冶炼场面积达1.5平方千米,属于国内罕见的古代大型铜矿遗址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研究价值,被专家誉为一部埋藏于地下的中国古代冶金史。


图片
南陵县大工山铜矿遗址全景图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实地考察了大工山铜矿遗址核心区江木冲冶炼遗址和塌里牧采冶遗址。随后召开座谈会议,专家学者们围绕青铜文化的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价值挖掘等积极建言献策,为南陵青铜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注入智慧和活力。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考古工作,已经充分揭示了大工山铜矿遗址价值,体现了南陵县政府在传统文化双创方面的担当。前期集中在遗址价值挖掘上,未来需要在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做好创造性转化工作,让科研成果落地惠及群众。”山东大学教授、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说。


图片


据了解,南陵县一直高度重视青铜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 编制《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和考古研究工作计划;


➤ 与安徽大学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共建大工山实践教育基地,协同开展矿冶遗址调查和青铜文化研究,出版《南陵漳河——大工山区域考古调查与研究》一书;


➤ 申报并实施大工山铜矿遗址前期考古调查、保护修缮勘察研究等一批项目;


➤ 申报大工山铜矿遗址入选首批安徽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以此次专家咨询会为契机,下一步,南陵县将认真梳理、吸纳专家的意见建议,持续深入开展青铜文化研究,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活化利用方式,推动青铜文化与旅游、教育、文创等产业深度融合,让古老的青铜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齐雯雯 汪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