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40亿!他从深圳来到芜湖驭光而行 字体大小: T T 2025-02-23 08:10 郭旭:从制造到智造 他在芜湖驭光而行20年光阴,树苗可以汲取营养,长成苍天大树;一个企业,又何尝不是?当汽车已从“四个轮子加座椅”时代进化为“移动智能空间”,位于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的专精特性企业——芜湖宏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用二十载春秋,实现了将智能座舱系统前沿科技推向企业发展“战略要塞”的使命。“从一条十几个人的生产线,到目前40多条生产线、1000多名工人的规模,我们经历了从代工到自主研发,再到自主品牌做大做强,芜湖对首位产业的强力支持,对良好营商环境的积极打造,是我们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芜湖宏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旭坦言道。深圳到芜湖,13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让创业初期的郭旭犯了难。“说实话,当时来到芜湖,呆了一个礼拜就想跑了。”郭旭回忆道,千禧年刚过,彼时的芜湖经开区正处于发展的蓄势阶段,除了一些刚落户的厂房,就是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机身轰鸣、环境嘈杂,眼前的现状让呆惯了深圳的郭旭生出一丝失望。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当时我们是给西门子VDO等知名企业作代工,也感受到芜湖经开区在狠抓产业链龙头企业招商和优质配套企业招商上的诚意,便有了安下心在芜湖好好做企业的想法。”事实证明,郭旭没有“看走眼”,2004年芜湖宏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落户经开区,而这一年,也是芜湖经开区“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电器”三大产业集群拓步腾飞的关键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012年,郭旭萌生了自主研发作品牌产品的打算,“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为我们企业做了很多事,包括融资担保等金融方面的支持,真金白银的惠企政策,给了我撸起袖子开干的底气。”要想在汽车智能座舱产品的蓝海中站稳脚跟,科技研发永远是“C”位。2013年,伴随着企业自主品牌的问世,芜湖宏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应运而生。基于国产化芯片的智能座舱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十年多时间,研发中心通过技术攻关,已开发生产出双屏翻转显示仪表、大尺寸曲面显示屏、多屏化中控显示产品等各类“王牌”产品,持有相关专利100余项,全面实现智能座舱产品国产化,宏景电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驭光者”。大江资讯记者置身于宏景电子汽车中控显示屏前段车间,一条汽车电子安全键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格外引人注目。在去年年底投入运营的DIP109线上,经过自动上板、产品组装、底壳上料、热铆等多个工序,一块块镶嵌在显示屏内的核心安全键芯片组装下线。“整条生产线只需要一名工人操控,这是我们研发中心用时一个多月攻关出来的!”芜湖宏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一名技术总监骄傲地告诉记者。从过去没有什么话语权的代工企业,到如今已建成40余条世界品牌全自动智能生产线的领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行业翘楚……“芜湖优良的营商环境,为我们企业发展巩固了大后方,让我们能一往无前、全力以赴。”在郭旭未来五年的规划中,不仅有冲刺40亿的“千里之行”,也有明年年初建成100亩新厂房的“始于足下”,“这个汽车智能座舱域及数字化智能制造新项目的建设投产,将同时开启国际市场的布局。”从芜湖前不久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再到2月17日在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我对芜湖的发展信心十足,20年后回望,来这里扎根创业是我最无悔的决定。”郭旭激动地说道,自己作为一名有家国情怀的民营企业家,在国家繁荣强盛的大背景下,更将牢记嘱托、不负期盼,矢志不渝胸怀报国之志,为“成为世界一流汽车零部件企业,创建百年品牌”的宏景伟业砥砺奋进。 ▍记者:汪潜 张子豪/文 陈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