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新开放的老芜湖海关迎来众多游客感受“建筑叙史”,大家在打卡一楼老芜湖海关纪念展示空间的同时,也对二楼正在筹备、还未正式开放的区域充满期待。大江资讯记者提前探访获悉,二楼区域正是芜湖市文物保护部门精心打造的“潘玉良艺术空间”,这里不但陈列展示了潘玉良多幅画作的复制品,还图文详细讲述了她的生平、爱情和成就,以此纪念从芜湖走出去的这位卓越的中国第一代女西画家——潘玉良。多年来,在老芜湖海关门前,一直有一尊雕塑,雕塑中一位年轻女士坐在椅子上,她的身后一位英俊的男士手托脸倚站着,两人面带微笑,眼神里都充满着温暖的爱意,他们就是潘赞化与潘玉良夫妇。在将要开放的“潘玉良艺术空间”,我们不但可以欣赏到潘玉良的优秀画作,伉俪二人的爱情故事也得以在此被深情地娓娓道来。1912年9月1日,潘赞化被任命为芜湖海关监督(正关道),出身卑微的潘玉良幸遇潘赞化,二人在芜湖结为伉俪,后去上海定居。
潘赞化不仅教她读写,更发掘其绘画天赋,助她拜师洪野,入读上海美专,师从王济远、刘海粟,学习西洋画。他还助她赴法留学,成就其艺术生涯。
在潘玉良的心中,正是坎坷的人生旅途中遇到潘赞化伸出援手,才为她带来希望与尊严。她本姓“张”,婚后随夫改姓“潘”,潘玉良将潘赞化视为自己艺术道路上的引导者,而潘赞化则在国内坚守自己的爱国理想,他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积极参与者,曾获孙中山赞誉。
夫妻二人虽长时间远隔重洋,彼此的心却始终紧密相连。

有人评价:“潘赞化与潘玉良的爱情,是心心相印的默契,是超越时空的坚守。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的爱情佳话,更是一个爱国青年对国家、对爱人深沉情感的见证。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的爱情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彼此的人生,也温暖了后世的心灵。”
在“潘玉良艺术空间”展示的图片中,记者看到有镶嵌着两人照片的潘赞化送给潘玉良的项链,还有潘赞化送给潘玉良的“云南起义”纪念怀表。这两件爱情信物在潘玉良的特别嘱咐下,最后作为遗物被带回国交给了潘家的后人,足见其对这段感情的无比珍视。潘玉良是我国现代女性绘画事业的先行者之一,她的一生都在勤奋创作,并努力探索中西艺术结合的道路,是现代美术史上一位重要的艺术家,被后人誉为“画魂”。1994年,由巩俐和尔冬升主演的同名电影《画魂》上映,该片曾在芜湖取景拍摄,影片以潘玉良为原型,讲述了她一生的传奇经历。她的作品在吸收西方艺术精华的同时又自觉坚守自身民族文化身份,成为上世纪东西方艺术交流的重要桥梁,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记者看到,在“潘玉良艺术空间”,还收集了众多近代名人对潘玉良艺术作品的高度评价。陈独秀赞誉:“以欧洲油画雕塑之神味,入中国之白描,余称之曰新白描体”。张大千赞美:“温婉如生,用笔用墨的为国画正脉,尤可佩也”。刘海粟更加不吝溢美之词:“潘玉良的作品内容健康,技法娴熟,笔力遒劲,而不失灵动之气,无女画家纤弱的缺陷,在同辈西画家中是第一流的人物。”最可贵的是,潘玉良始终热爱着自己的祖国,直到1977年在巴黎逝世也未曾改变国籍,临终前嘱托友人将其4000多件艺术作品运回中国。有人说,潘玉良的一生,是一部女性的奋斗史,虽然坎坷,但她坚定、自强、倾尽一生实现自己艺术梦想,非常值得后人尊敬。江城芜湖承载着潘玉良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她在这里遇到了一生的“良人”和“贵人”——潘赞化。在芜湖,除了即将开放的老芜湖海关二楼的“潘玉良艺术空间”,在芜湖古城,还有一间民办的潘玉良艺术馆,已开放好几年。芜湖著名民间收藏家郑兵先生将自己从2015年起有关潘玉良的资料收集、展示在这间艺术馆中。芜湖古城游人如织,来来往往的客人经过这里都饶有兴趣地进去参观,潘玉良的励志人生故事也因此得以更广泛传播。记者看到,在这间艺术馆,除了复制有潘玉良丰富的画作,还收集了很多近现代报道潘玉良的报纸,以及当年巩俐在芜湖拍《画魂》期间的本地新闻报道,重点展示了潘玉良与潘赞化夫妇在芜湖生活期间的经历,非常值得一看。据芜湖市文旅部门透露,包括“潘玉良艺术空间”在内的老芜湖海关二楼展示区域,预计将在今年3月向公众开放,出于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二楼区域将实行预约制限流式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