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这3个“未来产业”,省级认定!
日前,安徽省发改委发布公告,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通过审核、论证,拟在全省筹建首批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芜湖有3个产业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芜湖这3个获批筹建的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分别为:芜湖低空经济省未来产业先导区、芜湖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机器人省未来产业先导区、芜湖氢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

大江资讯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安徽省政府就提出,在2024年,安徽省将积极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今年2月,《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试行)》公布,意味着我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记者了解到,芜湖聚力发展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机器人、氢能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相关产业生态,取得了较为明显发展成效。所以,芜湖以这3个产业筹建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实为提前布局、蓄力未来。
早在2013年,芜湖就以推动通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努力,芜湖通用航空产业(低空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成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内重要的低空装备基地。

目前,芜湖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家,涵盖研发、制造、维保、运营、培训、物流等全产业链,整机重点核心部件自主配套率达100%,基本实现“不出园区即可生产一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通航飞机”。

2023年,芜湖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达400亿元,同比增长26.6%;2024年上半年,产值达253亿元,同比增长26.8%;预计到2025年,芜湖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300家,其中龙头企业超过10家,低空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同样早在2013年,芜湖就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十余年来,芜湖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集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系统集成、人工智能及特种装备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目前,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区逐步发展到集聚上下游企业22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超过100家,产值突破300亿元,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第7位。到2025年,力争规上企业达到150家,基地产值突破500亿元。
芜湖氢能产业布局较早,企业集聚度较高,已经形成涵盖氢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源储运装备制造的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业配套政策初步搭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芜湖搭建了“氢能产业合作发展大会”等平台。在去年的大会上,芜湖明确表示,将采取更多举措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构建产业特色鲜明、空间布局有序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为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芜湖贡献。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科技创新驱动,当前处于萌芽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备成长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和变革作用的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先导区是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未来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为目标,构建创新资源持续汇聚、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产业生态迭代完善、产业成果不断涌现的未来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记者:田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