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这天气,为何总跟天气预报“过不去”?
最近,我市频繁出现阵雨,芜湖市气象台也多次发出强对流预警信号。有的朋友会问:
为什么夏季容易出现阵雨或强对流天气呢?
为什么我这里没遇到呢?是天气预报不准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并不难。同时,市民出门前还可以自己查查短时间内是否有雨,以免被大雨搞个措手不及。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
强对流天气
为何总跟天气预报“过不去”
盛夏时节,我市由于受副高控制,天气晴朗炎热。但是经常午后风云突变,一股股浓云袭来,有的地方下起了一阵急雨。这是怎么回事呢?
气象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夏天的高温让大气能量不断积聚,充足的不稳定能量让大气变成一个可能随时爆炸的“火药桶”,一旦遇到冷空气就极易被点燃,这样白天大气积攒的能量短时间内被释放出来,激烈的对流天气就出现了,而且往往白天温度越高,对流越激烈。但等能量释放完,对流天气就结束了,所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降水可以分为对流性降水、系统性降水、地形性降水等。夏季经常出现的阵雨就属于对流性降水,因气流呈上下对流运动成云致雨而得名,经常伴随雷电和大风。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对流雨都是强对流天气。按照中央气象台公布的标准,是指伴随雷暴现象的对流性大风(≥17.2m/s)、冰雹、短时强降水(≥20mm/h)。
也就是在发生雷暴的同时,要有风速17.2米每秒及以上的大风、冰雹、小时降雨量大于等于20毫米的强降水,三者至少具备一项,才能算强对流天气。所以,有的时候尽管电闪雷鸣下了比较大的阵雨,但因为没达到20毫米每小时的雨量,仍不能算强对流天气。
近日,在高温积攒的大量能量基础上加上冷涡带来的冷空气的激发,南方多地包括芜湖,都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可是我市的很多地方却只下了一点小雨或滴雨未下,很多市民都在质疑天气预报不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跟强对流天气的特性有关。
强对流天气主要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产生,其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千米,尺度小的仅有几千米。强对流天气的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
强对流天气起得突然,随机性很强,而且尺度很小,经常出现城北大雨滂沱,城南艳阳高照的情况。目前的预报水平,只能在较大范围内预测,很难精确到小范围内会否出现,你所在的地方没有出现强对流天气也很正常。
例如,8月13日9时40分到10时40分,根据安徽省气象台数据,我市湾沚区新竹服务区自动站测得28.8mm的小时雨量,达短时强降雨标准,而六七公里之外的湾沚区国家站的雨量却为0。
市民也能自己预测
是否快要下雨了
夏季阵雨多发,往往让人猝不及防,光看常规的天气预报很难防备。那有什么办法可以了解短时间内会否下雨吗?
当然有!大家可以看气象雷达回波图。气象雷达回波图是通过雷达探测并接收由雨、云等降水粒子产生的雷达回波,分析判断云雨区结构和变化后所形成的图像信息。
我们打开中央气象台官网,首页中找到“天气实况”里的“雷达图”点击,然后在上方“区域”中选择“华东”就可以找到涵盖芜湖及安徽在内的华东雷达拼图。
我们以8月12日13时36分的雷达图为例,可以看到图上一片花花绿绿的就是回波图像。雷达回波的颜色一般从蓝色到紫色,颜色越深,强度越强,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可能性,看懂雷达图的关键也就在这:
①绿色回波表示有降雨出现,但雨势并不强或者无明显降水;
②黄色回波表示有中等强度降雨出现;
③红色和紫色回波表示有强降雨出现。
比如在8月12日13时36分的雷达图上,从湖南到上海以及福建等地有一大片的红色点状的回波图像,表示这些地方有强降雨甚至有强对流天气。当了解了雷达回波图的颜色,接着就可以通过看走向来预测一下你所在的位置会不会出现降水。
首先需要点击雷达图下方的播放按钮让图动起来,通过回看过去一到两小时雷达回波的演变了解它的大致运动方向,然后假设未来一段时间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不变,预测一下雷达回波会不会到你那里,如果认为能到就表示会有降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影响降雨的因素非常复杂且瞬息万变,在实际情况中降水系统可能会突然地转向或加速或停滞不前或减速,甚至会减弱消失。所以,不能盲目相信自己的预测。
不过,时间越临近,预测的准确度会更高。如果你看到半小时内的黄色或红色雷达回波已经非常靠近你的所在地且有向这里扑来的趋势,那还是赶紧带好雨具再出门吧。
▍记者:杨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