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芜湖,有一位特别的摆摊人!

字体大小:

“老妹儿,我17岁就在芜湖摆摊卖瓜烟独立谋生了。”

“我的手是5岁时意外事故弄伤的,骑车、穿衣、洗衣、做饭、抽烟……你们能干的事,我都能干。”

开朗的王三海喜欢在摆摊时和顾客唠嗑,他说自己并不是天生“社牛”,但是练摊多年,胆子和口才早就练出来了。少数路人异样的眼光,他也能泰然面对。他还把自己摆摊的视频剪辑之后发到社交平台,想网上带货。

17岁开始,我每天摆摊养活自己

“万事开头难”,对于双手残疾的王三海来说,摆摊初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难过的坎就是自己心里的坎。”王三海清楚地记得一些小孩子路过摊子时喊:“这个人没有手!”这样的话语经常刺痛王三海,他自小是个倔强的人,觉得自己不比任何人差,坚信“别人行,我也行”,所以,他连续多年训练残缺的手,做到了生活自理,而且在乡村老家捕鱼抓虾还是一把好手。于是,他摆摊时尽量把双手藏在口袋里,希望路人和顾客不要注意到他的双手。

虽然不喜欢别人异样的眼光,王三海却坚持每天出摊,他的动力是父母对他自立自强的期盼。“我17岁时,爸妈对我说,你得学会独立谋生。要不等我们老了,不在了,谁来养活你?”提到爸妈,王三海热泪盈眶,他说:自己幼年遭遇意外重伤的时候,要不是爸妈倾全家之力送他到合肥医治了一年多,他早就离世,无法长大成人。对父母的感恩转化成实际行动就是日复一日坚持出摊。

人生有风雨也有彩虹,低谷期适合反思人生

老顾客越来越多,王三海在芜湖镜湖区扬子山周边卖瓜子的生意越来越好。进入上世纪90年代,王三海发现不少人有夏天吃冷饮的习惯,但购置冰箱的家庭却很少,卖冷饮是一个挣钱的好路子。父母帮他买了一个小冰柜后,王三海骑着三轮车,每天顶着高温去永康汽水厂和冰棒厂进货。“越是高温,生意越好,一天要进两次货。路上太热了,路面的柏油都被太阳烤软了,我汗流浃背,一瓶冰水一口气就能喝完。”王三海说,骑三轮车对他来说也是个大挑战,骑车摔伤的伤疤经过三十多年还清晰可见。

王三海执着打拼多年,从冰柜卖冷饮的摆摊人升级了成了开小超市的老板。小有积蓄“立业”以后,他成了家,夫妻搭档,生意越干越有劲。“哪家店能永远生意兴隆呢?2003年的时候,连锁大超市对我们小超市的冲击很大,我只好转行去批发矿泉水,在当涂老家养螃蟹、种蘑菇。”小赚一笔,生活富裕之后,王三海却因为投资失败,负债百万元,人生又一次陷入困境。

为了还债和生活,54岁的王三海再次成为“摆摊人”。他白天在芜湖多家菜市场现场制作、出售衣架;晚上在各处夜市卖小饰品、拖鞋。“在人生低谷期,我能更好地反省自己——之前做生意挺顺利,不全是因为我聪明勤劳,也是因为我吃到了‘时代红利’。盲目自信很危险,常常就导致盲目投资。”

50多岁大叔也能学会直播带货近期的高温天气让体型较胖的王三海身体不适,最近几天他只得在家直播做衣架。“我很感谢摆摊时候遇到的热心顾客,他们建议我在抖音上开个号,这样,高温天下雨天,我能通过直播带货在网上销售衣架和小饰品。”王三海打开名为“市井之徒”的账号,向记者展示自己的粉丝,期待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让生意更好一些。

“有人对我说,你一穷二白,就算躺平摆烂,别人也拿你没办法。我对他们说,我只摆摊不‘摆烂’!我欠了亲朋好友的债,他们的钱都是很辛苦挣来的,一想到这些,我高温天也坚持出摊,50多岁也要学直播带货。”

人生总有起起落落,唯有开朗应对。王三海相信“事在人为”,大家少怨天尤人,多互相鼓励,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记者:邢嘉 实习生:程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