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20年,芜湖受资助学生已达5215人次!

字体大小:

一个人的爱心很微小,一个人的善举也并不耀眼,但一群人长达20年的爱心却微光如炬,照亮身处困境、品学兼优的年轻人,助力他们成长为栋梁之材。

在芜湖,有这样一群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在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奉献爱心。

2005年,他们在芜湖市企业联合会的号召下,发起成立芜湖市牵手扶困助学基金会。企业家的大手牵起学子的小手,助困、奖优、励志,帮助数千名遇到过困难的优秀学子渡难关、扶上马、送一程。今年,芜湖市牵手基金会即将迎来成立20周年,让我们回望来时路,重整行装,砥砺前行。

绵力久久为功    善作必将善成

芜湖市牵手扶困助学基金会成立的2005年,正是芜湖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的时期,芜湖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基金会得以破土而出,既有刚刚成立的芜湖市企业联合会的首倡之功,也是芜湖优秀企业家的共同追求。

当年6月19日,楚江集团、鑫龙电器、奇瑞汽车、张恒春药业等17家企业联合发起成立芜湖市牵手扶困助学基金会。这是一家非公募性基金会,在一批企业家的影响带动下,基金会筹备期间就募集资金1,664,000元。基金会以资助品学兼优、帮助贫困家庭睿智成才的莘莘学子完成学业为宗旨,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引导着企业家扎根芜湖、回报芜湖,以扶困助学传递拳拳爱心。

站在2024年的时间窗口回望20年前,基金会的成立是一大创举,展现了芜湖企业家敢为人先、热心公益的美好品质。即使在今天,由社团组织发起成立以助学为使命的基金会,在全省仍是唯一一个,在长三角地区并不多见。

牵手扶困助学基金会的助学金主要来自市企业联合会会员单位、企业家和理事会成员的捐款。与春蕾、希望工程等其他助学形式相比,“牵手”扶困助学基金会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扶困,“育才为主”、“跟踪帮扶”是它最大的特点。“我们当时对贫困学子跟踪帮扶,就像企业家经营公司、农民种植庄稼一样,用爱心和时间共同陪伴着这些自强不息、品学兼优的学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上一程。”牵手基金会创始人,也是基金会第一届理事长程晓苏满怀深情地对记者说。

持续迭代优化    浓浓炭火之情

在牵手基金会发展初期,资助的方法是长线扶助。经教育部门、学校推荐列入资助对象后,连续帮助他们完成小学、中学、大学(含研究生)学业全过程。

成立5年后的2010年,经民政部门批准,基金会更名为“芜湖市牵手基金会”,并由扶困助学向励志奖学转型。

“这是基金会发展的第二阶段,我们把长线资助转变为一次性奖励,以励志奖学为特色,更加突出‘质量+特色’的发展模式,培养和激励睿智成才的学子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程晓苏同志介绍说,基金会转型背后,是我国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政府对贫困学子的兜底政策使通常意义上的贫困学子在逐步减少。基金会也与时俱进,不断迭代,最大限度发挥基金会的公益价值。

为了让励志奖学金发挥更大的杠杆作用,基金会一方面持续扩大奖励对象范围,从市属学校扩大到全市各个县区中小学,再扩大到职业学校。

2023年,基金会进一步把奖学金范围扩大到特殊教育学校,把企业家的爱心散播的更远更广。

另一方面,在确保励志奖学工作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奖学金发放形式交由学校做主,充分尊重各个学校的自主性,最大程度提高励志奖学金的适用性和激励价值。

在芜湖,牵手基金会、励志奖学金,已经成为响亮的金字招牌。

记者了解到,励志奖学金按人均1000元标准发放,但很多学校都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激励方式,有的学校把奖学金额度一分为二,把每年30个名额拆成60个,以激励更多学生;有的学校把奖学金发放与家长会、开放日、公开课等结合在一起,以庄重的仪式感,让励志奖学金的影响力扩散到更多学生心中。

注重规范管理    强化品牌引领

20年来,牵手基金会累计募集爱心善款近1000万元,发放奖学金230万元,受资助学生达到5215人次。

牵手基金会还定期组织专题调研、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活动,让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用芜湖企业家创新创业的奋斗故事,激励年轻学子勤奋学习、勇攀高峰,为我市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采访中,基金会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牵手基金会在成立伊始就坚持公开透明、规范管理。基金会建章立制,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扶助对象条件、助学金标准、理事会审查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长效机制确保基金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基金会严格控制运行费用和管理成本,有一半工作人员来自芜湖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基金会的运行。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20年来,牵手基金会时时涤荡着芜湖企业家的心灵,让他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同时,更多的理事会成员企业深受影响,主动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参与到社会慈善中去,助学、修桥、铺路,帮扶困难员工等等,尽到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同时,涌现出了奇瑞汽车、新兴铸管、张恒春等一批爱心企业,代表了芜湖企业家的时代风采。

一笔笔奖学金,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播种在芜湖大地,一大批受到过资助、激励的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20年助学路,见证了很多优秀人才的成长,也涌现出很多感人故事。

一名曾在我市某中学就读的藏族学生,2005年起在牵手基金会的一路帮扶下考入山东大学。她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西藏,学以致用,回报乡梓。

芜湖某高中一名优秀学子,在最艰难的时候得到了基金会的资助,顺利读到了研究生毕业。工作以后,她连续10余年向基金会捐款,期望把曾经感受到的温暖散播给更多需要的人,并请基金会隐去其姓名。

还有很多人,默默无闻地捐资助学、参与志愿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善意和温情。

20载春华秋实,20年爱心延续,牵手基金会源源不断地传递着芜湖企业家的爱心,沉淀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资产。

我们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家、爱心人士牵手同行,用善举温暖他人,用爱心传递力量,共创美好明天。

▍记者:王   磊

▍编辑:陈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