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为了大地的收获!这群芜湖人烈日下田间

字体大小:

连日来,高温、强降雨天气轮番上阵,给水稻夏管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指导农户科学应对高温天气,做好水稻田间管理和防治水稻病虫害,芜湖市农业部门建立了农技人员包保制度,派出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把脉问诊”,助力水稻管护,全力保障我市粮食安全。

“手把手”指导

“长势旺的田块要及时‘烤田’,长势一般的田块视苗情,及时追施分蘖肥,并通过灌‘跑马水’调节田间温度,防止水稻高温热害……”

7月16日,在南陵县荣明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市县两级农技专家顶着烈日,一边仔细察看水稻生长情况,向种植户讲解高温下田间水肥管理技术,一边指导种植户重点做好病虫害防控和田间杂草防除工作。

“现在大部分中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是田间水肥管理和水稻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及时人工干预。”市农技中心农技站副站长曹刚告诉记者,市农业部门除了及时组织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还通过短信服务平台、手机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发布病虫害防治信息,指导种粮大户精准定量施肥施药。

在南陵县新陶村早稻新品种示范地里,连片的早稻金黄饱满、长势喜人。“早稻灌浆时期,遇到持续强降雨及低温寡照天气,对早稻成穗造成一定影响。但在‘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里,稻田依然保持稳产高产。”种植大户告诉记者,为确保早稻安全成熟,前段时间,农技专家多次到田间,“手把手”指导他及时排水,做好田间管理。

“除了少部分特早熟早稻已经开始收割,目前大部分在田早稻处于黄熟期,长势良好。”南陵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谊,蹲在田里跟种植大户亲切交谈,随手捧起一根稻穗,耐心地数稻谷穗粒数,“7月20日左右可开镰收割,预估亩产能达到900斤。”

赋能“智慧”夏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新质生产力正赋能夏管的方方面面,各地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各出实招,力争将高温天气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田间地头一派“新意”,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呈现出一道亮丽的管护“丰”景。

“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在南陵县荣明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基地里,一株株水稻绿意盎然,伴随旋翼的嗡鸣声,植保无人机从低空掠过,在水稻田上空来回穿梭,“药物喷雾”从天而降,均匀撒向稻田,为田间水稻撑起一层“保护伞”。

“根据农技专家现场观察给出的指导意见,我们现在通过无人机对稻田的纹枯病、稻瘟病进行防治,830多亩地用半天时间就可以结束。”种植大户汪明荣说,无人机技术助力水稻田间管理,不仅省时省力,节约材料成本,而且喷洒更均匀,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在湾沚区六郎镇新福村,“90后”新农人张倩,在自家地里安装了一套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其监测数据涵盖了土壤墒情状况、天气变化、作物生长等多个参数。

“通过实时传回的监测信息和数据分析,可以在不同生长阶段,了解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等信息。”张倩告诉记者,她种了600多亩水稻,监测系统可以对病虫害做提前预警,让病虫害防治更及时,预计今年粮食产量能提高10%到15%产量左右。

▍记者:承孝安 储普查 陈洁

▍编辑:郭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