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时刻保持清醒!市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看“不足”和“挑战”

字体大小:


1月10日上午,芜湖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市长徐志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总结2023年发展成果,对2024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报告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





——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与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

——产业集聚规模亟待扩大,新兴产业竞争力不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减少,签约项目落地转化率不高。

——科创生态还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健全,科技金融发展滞后。改革进入深水区,市场主体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产出效益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差距明显,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级还有待提升。

——城市治理还不够精细,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压力短期内还难以消除,城市美誉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政府系统少数干部的专业能力不强、担当精神不足,主动“跨出一步”还不够,创造性落实能力仍需加强。

对于这些问题,报告要求“必须采取更多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攻坚克难”。

图片

那么,如何看待2024年发展形势?




从机遇方面来说,报告认为,站在芜湖发展的长周期坐标点,我们正处在实现“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的“关键期、上升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经济形势的研判,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系列重大部署,给我市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主要体现在: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将进一步增强,更加注重政策协调配合,有利于争取更多政策、平台、项目在我市集聚耦合,放大组合效应。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我们这座制造业城市发挥产业基础、数字服务优势提供了广阔空间。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将有利于发挥我市城镇化率较高的优势,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下达也将带动更多有效投资。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增强了信心。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更好发挥我市联通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作用,进一步释放“沿江就是沿海”的优势。

——突出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让我们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借势建设人民城市。



从挑战方面来说,报告认为芜湖当前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困难期”,在新的激烈的竞争形势下,需要做好的工作有很多、要求也很高:




——如何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经济发展更高质量和更快速度的统一,展现省域副中心城市担当,为全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如何在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同时,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如何在财政紧平衡的背景下,加强资金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实现财政运行平稳、可持续。

——如何在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过程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如何在城市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下,实现“内外兼修”,塑造芜湖城市品牌。

以上是报告从“不足”“机遇”“挑战”三个维度,实事求是、客观理性地总结分析2023年工作和当前面临的形势,可以说是鞭辟入里、击中要害。一份好报告,不仅能总结成绩和亮点,还能找准问题和差距,那样才能真正起到凝心聚力、鼓舞人心、明确方向的作用。

在这样的前提和要求下,报告呼吁:“我们唯有树牢强烈的政治担当和使命担当,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善于运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开辟发展新赛道、赢得竞争新优势,才能不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和全市人民的期待!”

2024年业已起航,各项目标任务将逐步明确。芜湖当前工作的战略引领就是15个字——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在这个总目标下,是提升五个层级的具体目标,即产业层级、创新层级、融通层级、人才层级和服务层级。

有思考才会知不足,知不足才有成长空间。客观地说,对照省域副中心建设主要指标,在做大经济体量、提高产业质量、激活创新变量、扩大城市容量上,芜湖依然存在一定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只有认清形势、正视差距,扎扎实实补短板、强弱项、缩差距,无惧坎坷、不畏跋涉,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战略目标抵近,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城市月月有惊喜、年年有变化,让芜湖在长三角地区出彩出众出色!


记者:张申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