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芜湖,意气风发奔向明天!

字体大小:

锚定目标  凝心聚力

携手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学习贯彻芜湖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一)

岁末之际的12月28日,中共芜湖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召开,听取审议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芜湖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在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即将升起时,我们的城市更加意气风发地奔向美好的未来!

城以盛民,民因城盛。城市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没有任何人比我们更关心她的发展她的未来,也没有任何人比我们更期盼她走向强盛迈向富足。

作为徽商门户,芜湖曾被誉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中山先生称赞她是“长江巨埠、皖之中坚”,近代则又被称为“小上海”。一代代芜湖人凭借着创新、务实、勤勉,始终推动城市屹立在发展的潮头,挺立在时代的前沿。

改革开放后,芜湖发展进入新的“快车道”。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省委在芜湖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提出以芜湖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快实施“呼应浦东、开发皖江”战略决策。乘着皖江开发开放的东风,芜湖争取到三个“国家级”,分别是芜湖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芜湖为沿江开放城市,芜湖经开区为国家级经开区。90年代中后期,芜湖先后培育出海螺、奇瑞等一批优秀企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8年以来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二。可以看到,芜湖发展一直受到中央、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高度重视,一直保持着向上向前的不竭动力。

进入“十四五”,省委省政府站在全省大局和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高度,将芜湖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谋划定位。

2020年12月,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2021年10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再次提出“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2023年2月,省政府出台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这是安徽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地级市单独制定专项支持政策。既可以理解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可以理解为其势正起、其时已至、其兴可待!

三年来,全市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记省委省政府重托,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推动省域副中心建设不断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当前,全市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稳居全省第2位,人均GDP超过12万元、高于全省4.8万元,制造业综合实力、城市创新能力分别位列全国第25位和27位。芜湖市是不多见的人口持续净流入地级市,近三年净增人口9.1万人,新入职大学生数量逐年翻番,城市吸引力、美誉度、影响力持续增强。芜湖基本形成“空铁水公”多式联运物流体系,芜湖港、芜宣机场、塔桥物流基地、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芜湖数据中心……一个个具有芜湖标识、芜湖特色、芜湖水准的发展成果,为城市实现跨越发展、垂直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

2023年12月25日,雄伟壮观的芜湖长江三桥。杨大伟/摄

今天的芜湖,目标无比明确,步伐无比坚定,那就是深刻领会12月28日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以“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为战略引领,认清形势、正视差距,把建设省域副中心的工作任务要求细化到每一年、每一季、每一月,实化到每个项目、每项政策、每条措施中,团结一心向前进,风雨无阻向未来,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走出新时代芜湖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不忘初心、不忘来路,方能蹄疾步稳走向未来。芜湖走过的道路,足以证明这是一座充满想象力和进取心的城市。这里有丰沃的土地和壮美的山水,这里哺育了一代代智慧而勤劳的人民。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锚定目标,凝心聚力、携手前行,就一定可以顺利抵达既定目标,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