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芜湖的大雾,如何被监测?

字体大小:

连日来,我省持续出现大雾天气。今天一早,芜湖依然大雾弥漫。而 今天早上的雾从昨晚开始就形成了,昨晚10点48分,芜湖市气象台便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


这行踪不定、形态不定的雾,气象人员是如何掌握它的动态信息?又是如何准确预报和预警的呢?


据介绍,雾天多出现在秋冬季,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它的出现通常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冷却,二是湿度,三是凝结核。夜晚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能力减少,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当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温度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的微小灰尘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相互黏结,就变成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变成了雾。一般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也是雾最浓的时刻。

图片


我们知道,对雨的测量有雨量筒,而雾的独特特质导致其监测有难度。以前都是人工肉眼观测雾,通过远近不同的参照物,记录相应的能见度,现在则有了专门观测能见度的设备。大江资讯记者了解到,为准确掌握雾出没时间、浓度,我市辖区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部分高校内部安装了能见度站。

图片
这些能见度站有些是单要素站,有些是多要素站,通俗来说,单要素站是专门监测能见度的,而多要素站还可以掌握其它天气现象。

每个能见度站由太阳能板、电源、监测仪、通讯模块等设备组成,它们就像“哨兵”一样感知着能见度变化,及时将信息传回气象部门后台终端。气象值班人员通过后台数据便可得知各地的能见度及天气状况。例如28日凌晨3点26分,市气象部门收集到各地能见度站发回的数据后,便及时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

图片图片

记者:李贾 实习生 叶双双

摄影:杨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