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让更多大学毕业生“铁心留芜”,迫在眉睫!

字体大小:

12月8日,市委书记宁波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在芜湖高校毕业生留芜就业情况,市长徐志参加。这是芜湖首次从市委市政府层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提高在芜高校毕业生留芜就业率问题,显示出人才工作对于芜湖加快建成省域副中心的极端重要性。


近年来,芜湖高度重视人才招引工作,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一体推进,在全省率先成立人才发展集团,深入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效果显而易见——


新入职大学生数逐年翻番,由2020年1.6万人,增加到2021年3.3万人、2022年6.7万人,今年前10个月已达8.1万人,全市人才总量超过110万人,接近全市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


为了有效、精准招引人才,芜湖广泛开展“全国百所高校大宣讲”活动,北上南下、东奔西走,在全国各个角落传播芜湖声音,发出芜湖的盛情邀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人才招引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需要看到,在芜高校毕业生的留芜就业情况并不十分乐观。芜湖一共有10所高校,包括5所本科高校和5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超过20万人。这20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既有可能成为芜湖的“新市民”,也是芜湖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证。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在芜高校毕业生留芜就业率虽一路上扬提升,但是距离城市发展速度和对吸纳人才的期望值,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以深圳大学为例,虽然该学校不是211、985高校,但是深大的毕业生95%以上都能留在大湾区,80%以上都选择留在深圳。这充分说明,一个地区的产业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区域薪资水平、公共服务质量、生产生活环境等,左右了年轻人的选择。芜湖能否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能否让更多在芜高校毕业生心甘情愿、铁下心来留芜就业,显得迫在眉睫,也进一步检验省域副中心的建设水平与速度。



市委市政府显然意识到这项工作的特定意义和极端重要性。在12月8日举行的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宁波强调,城市要发展,人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把提升人才层级作为提升产业层级、创新层级、融通层级、服务层级的落脚点来抓,全面增强芜湖的美誉度、影响力、吸引力,着力打造增值型城市,让各类人才在芜湖实现事业增值、财富增值、智力增值、健康增值、情感增值。


如何让高校毕业生用脚投票,真正喜欢芜湖、选择芜湖、扎根芜湖?关键还是要靠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服务留人。


所谓事业留人,就是创造优质的就业岗位引才留才。


芜湖产业基础扎实,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十个新兴产业,制造业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均居全国第27位。特别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链集聚度高、竞争力强,集聚上下游企业15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814家。这几年奇瑞发展速度惊人,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计划5年投入1000亿元建成300个瑶光实验室,招引培育2万名研发人才。



芜湖不仅有奇瑞,全市超千亿元的大企业有奇瑞、海螺、美的3家,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有10家,规上工业企业超过2300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3000家,上市公司有28家,各类企业总数超过15万家。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业,将为广大青年人才提供数以万计的优质就业岗位。


另外,芜湖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是国家“东数西算”十大集群之一、长三角两大集群之一、中部六省唯一的数据集群,目前已落户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世纪珑腾等1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2500亿元。围绕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一批软件开发、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类企业正在加快落地,对青年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所谓的环境留人,就是优化创新环境、城市环境引才留才。


高校毕业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一座城市的开放创新包容文化,一定是这座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芜湖聚焦打造安徽创新中心和“创业芜优”之城,拿出全市最优地段,布局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梦溪科创走廊、凤鸣研创中心等16个创新园区,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在这些创新园区内,商务办公、公寓酒店、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城市公园等各类服务和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不出园区就能享受优越的工作生活、交流交往条件。


芜湖深入推进最干净城市创建,大力实施环镜湖、老船厂、经开区“三湖”等城市更新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城市公园、口袋公园,谋划布局更多有设计感、艺术感的城市书房,不断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同时高标准办好神山音乐节、全国大学生乐队比赛、紫云英金秋人才周等活动,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进一步展现青春、活力、时尚的城市面貌。


所谓的服务留人,就是常态化对标沪苏浙等先发地区,紧盯人才需求,让服务更加精准有效、深入人心。


提高留芜率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在芜高校共同努力。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聚焦在芜高校发展所需,在政策优化供给、校地项目合作、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创新思路打法,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市人才发展集团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组织“企业高校行”“高校企业行”等活动,与在芜高校网站互设友好链接,及时精准将各类招聘信息、人才政策推送到各高校。要强化人才全周期服务,加大对留芜人才生活满意度的跟踪调查,及时发现问题、优化措施,补齐短板,不断提高人才服务水平。


人才引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既要防止“喜新厌旧”、厚此薄彼,更要警惕重“引人才”、轻“育人才”;既要招得来“女婿”,更要留得住“儿子”,真正实现“输血”与“造血”并重,“女婿”与“儿子”同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特长和优势,从而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


进一步提高在芜高校毕业生留芜就业率,需要高校与城市、高校与企业,紧密对接、融合发展、相向而行,真正打造一座“需要人才的城市”和“被人才需要的城市”,让更多大学毕业生、青年人才愿意在芜湖成家立业、施展拳脚、大有作为!


者:张申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