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来芜湖,无限可能!

字体大小:
尽我所能、倾我所有!

这是芜湖对每位青年才俊的真诚告白

金秋时节,正值新学期开学月。伴着丹桂与书香,芜湖再一次对人才“表白”。


9月27日,安徽师范大学,芜湖市委书记宁波面向线上线下20万名大学生,以“学长”的身份畅聊“追梦”,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新学期公开课”——“芜湖的C位永远属于你们!”“尽我所能、倾我所有,这是芜湖对每位青年才俊的真诚告白。”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芜湖对人才的极度渴求与满满诚意。


当天的“新学期公开课”有一个细节:现场听众基本都是“00”后,所以宣讲风格很贴近年轻人的话语体系,还提到“特种兵式旅游”“City Walk”“长安三万里”等网络用语。说人才之所想,想人才之所想,这是对人才最基本的尊重。

但是,光有这点还远远不够。

对于人才,芜湖主打一个“舍得”,舍得花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和更多财力。不难发现,芜湖的许多举措都与人才息息相关。

2023芜湖紫云英人才秋博

2021年9月,首期“新学期公开课”面向市内外线上线下20多万大学生宣讲。去年和今年的“5·20”当天,紫云英人才日活动连续举行,向全球英才发出“芜爱您”邀约。近两年来,芜湖每年邀请万名大学生来芜沉浸式体验,并持续开展百校大宣讲活动,脚步遍布全国各地。今年,2023芜湖紫云英人才秋博会开幕,提供上万个优质岗位,吸引在芜高校近2万名应届毕业生参加。

芜湖的人才政策是“紫云英人才计划”,用“紫云英”命名,就是希望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近年来,芜湖对标沪苏浙先发地区,迭代升级“紫云英人才计划”,发挥市人才发展集团专业化平台作用,努力为每一位青年在芜创业就业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比如,设立了5亿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5亿元“双创”孵化基金,还有面试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以本科毕业生为例,在芜湖购房最高补贴20万元;如果是两口子一道“落户”,同一套房可以叠加享受最高40万元。

市委书记宁波“新学期公开课”


如今,芜湖以一座城的名义、一座城的礼遇、一座城的期许,向广大青年学子发出诚挚邀约,“我们将全面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一批国际人才社区、紫云英人才驿站、人才公寓,力争每年新入职大学生8-10万人。”


全方位礼遇人才,体现了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态度与诚意。但从长期来看,芜湖还要苦练内功,不仅成为需要人才的城市,更要成为人才需要的城市。

首先,下大力气吸引人才,芜湖为什么“要”?

放眼全国全省,人才都是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安徽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多次召开高规格会议,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


在这一背景下,芜湖必须以更大的责任感、紧迫感抓好人才工作。一方面,作为安徽省域副中心,芜湖想要摆脱三线城市的自我定位,融入全国发展大局,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芜湖在人才数量、供需匹配、政策优势、精准服务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其次,吸引人才前来,芜湖凭什么“能”?


实际上,一座城市能否近悦远来,既取决于自身的软硬实力,更与当下的大环境、大时代密不可分。举例来说,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芜湖能够在生活质量、公共服务、出行交通等方面与周边都市圈深度对接,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得以提升。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东数西算等国家重大战略在芜湖叠加,这是芜湖加快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底气,更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发展的空间。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00个、领军人才568人、高端人才4811人,新引进就业大学生16万多名,创历史新高。

2023芜湖紫云英人才日活动现场

可见,做好人才工作,不仅是为了呼应自身的“发展之切”,也是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之势、寄托未来之望。

择一城而终老,人们会考虑哪些因素?
1997年诞生芜湖,奇瑞已走过26个年头。

20多年前,还在一汽工作的青年尹同跃带着一群怀揣“造车梦”的同伴来到芜湖,在城北凤鸣湖畔一片荒滩上白手起家。从一颗颗手工打磨的螺丝钉,到一张张自主设计的概念图,如今奇瑞已连续20年出口销量全国第一,是当之无愧的民族汽车品牌自主创新旗帜。

与城北凤鸣湖遥相呼应的城南芦花荡旁,有一座松鼠小镇。2012年,章燎原带领4个年轻人来到芜湖,开启了“三只松鼠”的创业之旅。7年时间,书写了“从5个人到100亿”的传奇。

…………

许许多多“芜”中生有的故事说明,人才与城市是彼此成就的关系。千千万万人才的奋斗和努力,推动一座城市更好地前行。

当前,芜湖的发展已经站上新的起点,围绕今后五年“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的奋斗目标,全面提升产业层级、创新层级、融通层级、人才层级、服务层级,努力让每一位生活在芜湖的新老市民在城市发展中得到事业增值、财富增值、智力增值、健康增值、情感增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造持续增值型城市。


去年,芜湖城市创新能力居全国第27位,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48%、居全省第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12年居全省第1。



正如今年“新学期公开课”所说,“今天的芜湖无限可能,明天的芜湖由你‘执笔’。”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江城大地上,人与城“双向奔赴”的故事会更加精彩。


记者: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