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块新闻

风筝飞满天

字体大小:
编辑:月文

又是草长莺飞的季节,人们在如诗似画的春天里快活着欢乐着。

那一日,春日载阳,天气渐暖,清光潋滟,微风不燥,好一片怡人的绝美春光。在江城近郊原野的上空,看着样式各异飞翔着的风筝,立时引起我的遐思。

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春秋时期,鲁班“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墨子“曾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这些用竹木制作的鹊鸢,可算是最早的“飞行器”了,也是最古老的风筝。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用纸张代替竹木制作风筝。五代时官人李邺制作纸鸢,并削竹为笛缚于鸢首,放飞时迎风作响,声如筝鸣,故称“风筝”。风筝由此而得名。

放风筝的习俗,在我国遍及大江南北,也是百姓所喜爱的户外活动。趁着这和煦的春风,憋闷了一个冬天的人们走到广野,牵舞着手中的风筝,把春天舞动得生气盎然,也可在天空放飞着自己的梦想和心境。

喜欢风筝,喜欢风筝在天空中的姿态,尤其在晴天,天蓝得纯净,云白得耀眼,它一会儿白云间,一会蓝天里,飘来飘去,穿行其中,那画面真的很美。

想起了小时候放风筝的那些事儿。孩提时,春天放风筝是我们的一件很开心的事。那时,我也和现在的孩子们一样,在村口的田间小路上,与村里的小伙伴们你追我赶的放过很多风筝。其时,风筝都是爷爷或自己做的,用弯刀在村里小竹林里,砍上一二根小竹竿,削成一根根细细的竹条,扎成一个简单的“凸”字形风筝骨架。没有钱去买五颜六色的大纸张,只能把旧的日历撕下来,用米饭揑成糊糊,把小纸一张张地粘贴拼接成大纸张,而后再把纸糊在做好了的风筝骨架上,在突出的部位上贴两条长长的尾巴,简易的风筝就这样做成了。风筝没有颜色,放在天空上看起来就像一块白布或者是一张白纸在天上飞,没有一点美感,只是好玩。

为了做风筝,有时候双手被竹片划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口子,也不在意手上的伤口,如流血了只是用自己的舌头舔舔手上的血迹,还乐不可支的继续做着风筝。做风筝,最担心的是辛辛苦苦做成后,却飞不起来。当然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举成功,或是没飞多高就摇摇晃晃跌落下来,或是风筝飞着飞着就落到房顶上,或是挂在了高高的大树上,那算是白白忙碌了。

自己做的风筝样式尽管简单,颜色也单调,但每当放风筝的时候,手里牵着一根长长的线,走在田埂踏着野草,仰望着自己亲自做起来的风筝,在天空中轻摇着舞姿,内心总是荡漾着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仿佛整个身心也跟着风筝在飞翔。

渐渐地,空中的风筝也多了起来,远处的草地上,人们三五成群,各自述说心事,不时哈哈大笑;旁边的孩子在亲人的陪伴下,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放飞手中的风筝,当风筝飞起时,便展露笑颜,掉落时,虽有失落,却未曾放弃。小孩子天真的童颜,肆意地奔跑在草地上,阳光之下,欢快雀跃,手中牵引的风筝线,那是快乐的源泉。空中的风筝,五颜六色,有大雁、老鹰、蛇等,千奇百怪,却又散发着暖意。

春风中传来一阵歌声,是放风筝的孩子们在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那歌声让我想起很多,想起了那个为糊好风筝一夜未眠的夜晚,想起了年少时那些一块放风筝的小伙伴。

如今,几十多年过去了,旧时的这一幕时常浮现眼前,亲切、清晰,恍如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