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块新闻

学校门口摆摊“碎手机”,堵得住“手机进校园”吗?|新京报快评

字体大小:

▲9月3日,河北某学校在校门口摆放桌子贴“免费碎手机”标识,并在桌子上放着一把锤子。截图来自社交平台视频
据四川观察报道,9月3日,河北秦皇岛一学校在校门口摆放桌子贴“免费碎手机”标识,并在桌子上放着一把锤子,引发争议。对此,校方回应:摆放工具希望能震慑学生,学生有需要可以提前报备带手机交由班主任代管,放假会充满电还给学生,但如果学生没有提前报备偷摸带手机发现后会砸碎,砸碎后学校会照价赔偿给家长,也经过家长同意。
学校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此举,断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念想,但如此“震慑”,并不能真正断了学生的“手机瘾”。要知道,手机没有什么错,显然是学校和家长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努力还不够。学校需要从使用手机的学生来解决问题,而非手机本身。更何况,学校的经费本来可以更好地为师生服务,砸碎手机再赔偿,这不只是浪费,也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近年来,为了不让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进课堂,一些学校可谓煞费苦心,有和风细雨般的温情提醒——“上课玩手机,大脑会死机”;有暴风骤雨式的铁拳出击——手机进水桶、铁锤砸手机;有简单粗暴的一票否决——在课堂上玩手机勒令退学……
从本质上说,校园手机管理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手机本身,而在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手机工具性的认识与运用。表面是“手机管理”,实际是“生活管理”,这就需要增强引导,找到学生容易接受又便于管理的方式。而这无疑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北京丰台二中教室内摆放手机保管箱。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对此,北京的不少学校都实行了切合实际的人性化管理。比如,北京十一学校允许学生上学携带手机,甚至更为高端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但是,对手机可以在何时何地使用、使用的目的和前提以及使用的时长等都有详细规定,违反规定则会受到相应扣分处罚。如果扣分超过10分以上,将无法参加学校“卓越学生”“优秀学生”的评选等。
在上海,很多学校培育学生民主参与,解决“手机难题”。学校召集学生代表参加《手机使用管理》听证会,学校辩论队就此话题展开辩论,围绕《学生“在校手机”使用管理》主题,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在汇总了学生听证会、家委会协商、教师咨询、学校行政会等各方意见后,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出本校“在校手机”使用管理办法。
由此可见,学校进行手机管理,并非只有一砸了之这种办法。简单粗暴的制止方式,反而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对家长来说,积极配合学校的措施固然需要,也要分辨学校的做法是否科学。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更要通过自身示范,避免孩子在家玩手机成瘾,到学校继续偷偷玩手机。
总之,在手机问题上,学校要从科学的教育规律出发,创新管理方式,同时家长也不能把所有责任推给学校。家校需要齐心协力,最终通过手机管理,达到学生课堂上“不能玩手机”“不敢玩手机”到“不愿玩手机”的转变,真正实现教育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