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江时评

希望的田野 宽广的舞台

字体大小: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踩着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激昂鼓点,我们意气风发迈上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向着打造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新目标勇敢进发。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皴染出浓墨重彩的乡村振兴芜湖画卷,汇聚成气势恢宏的时代乐章。

这里有富庶江南丰衣足食的模样。

蔬菜、莲子、青梅、蓝莓、油菜、食药用菌、中药材、紫云英、茶叶……各类产业百花齐放,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固基石、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携手支撑起芜湖乡村产业的宏大版图,荷花小镇、青梅健康小镇、云菇小镇、紫云英小镇、艺创小镇、汽车休闲运动小镇纷纷出圈,形成芜湖乡村产业的顶流IP。泛舟陶辛水乡,水系交错,沟沟相通,渠渠相连,树木掩映,碧波荡漾,荷叶田田,浮鸥嬉戏,大自然的清新与质朴令人陶醉。工山镇夏日的蓝莓园,微风吹过,蓝宝石般的果子轻轻晃动,在叶间时隐时现,仿佛一串清脆的笑声涟漪般蔓延开来。踏进烟墩镇丘陵起伏的茶园,清香穿透湿润的空气扑鼻而来,山色隐约,云淡风轻,绿意盎然的枝条上,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葱茏青翠,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静谧。白茆镇油菜花海,是春天里最灿烂的颜色。那随风起伏的娇艳黄色,在阳光下格外鲜艳,充满治愈的力量。

这里有和美江南安居乐业的模样。

随便走进一个村落,就能体会生活的有滋有味;随意踏足一栋民宅,就能感受生活的蒸蒸日上。教育不再是农村之痛,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成为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神奇之手。在线课堂、智慧课堂,海量优质教学资源,课堂同步、教研同步,乡下的孩子们也有了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乡村学校,照进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每个乡镇都有了公办达标卫生院,每个村都有了合格卫生室,一道墙,隔离了烦恼与痛苦;一扇门,承载了祝福和期望。这里的空气肃穆而温馨,医护人员默默忙碌着,用坚韧、执着和奉献,守护着乡野的健康,捍卫着每一份生命的尊严。村级养老服务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青瓦白墙,宽敞明亮,一碗热粥,一把梳子,一张报纸,早已不是简单的物件,而是一份关怀与陪伴。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回归只此长情的陪伴,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这里有婉约江南弊绝风清的模样。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数千年来,无数农人所信仰、追求、践行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文化底蕴,积淀成立身干事的准则,凝聚成民族精神的基石,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丰富。新时代浩荡春风,吹遍乡野的每个角落,敬畏自然、孝顺恭亲、耕读传家、保家卫国等精神标识,与时俱进绽放出时代光芒。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不断涌现,犹如深沉夜幕中的璀璨星辰,带动更多的家庭不断成长,引领了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焕发了乡村文明新气象。农村最美人、最美事,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那些充满温情和人性光辉的事迹,氤氲升腾起儒雅温馨的气息,在宁静的乡野里飘荡,激发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干部组成的乡贤骨干队伍,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建言、社会服务、岗位建功、议事协商及参与乡村治理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和特色乡贤文化培育。

这里有水墨江南田园牧歌的模样。

一方庭院,荏苒时光,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是幸福生活的起点。生态型庭院主打一个生态价值观传承,废弃轮胎制作的花盆,自然风的树桩桌面,藤条编织的椅子,木条拼成的花架,构成自然的笔触,不经意间绘就独特的生态画卷,标注庭院的生命痕迹。夜幕降临,如水的月光穿过树梢,蛙鸣虫吟交织成美妙的交响曲,建构起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绿色型庭院,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环境清新宜人。春日百花盛放,姹紫嫣红,蜂飞蝶舞,烘托出一个生机勃发的活力世界。夏日暑气蒸腾,蝉鸣悠悠,绿荫如盖的葡萄架下,煮一壶茶,捧一卷书,在自然与人文的碰撞中,在现实与历史的对话里,享受生命乐章的悠扬。秋日粉墙黛瓦隐没在橙黄交织、红绿漫卷中,色彩斑斓的丰收果实,张扬着慷慨、挥洒出激情,写满了底气自信。冬日洋洋洒洒的雪花穿梭天地间,勾勒出黑白点染的画里乡村。雪伴炊烟,飘进农家,成就一年里最浪漫的时光。乡韵型庭院,厅前植桂,屋后栽竹,阶前梧桐,转角芭蕉,月洞门、木挂落、花格窗,粉墙黛瓦,翘角飞檐,弥漫着乡土韵味和文化气息,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在烟雨荷风中享受清凉、在徽风皖韵中涤荡心灵、在田园诗画中物我两忘。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家家户户串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溪山好处便为家,此心安处是吾乡。湖光山色、田园风光,是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也是青年才俊创业创新的广阔舞台。今日的农村,已脱胎换骨,站上发展的风口,成为一方渴望人才、呼唤人才、成就人才的热土。让我们跟随心的方向,驭风而行,驰骋在这片天地中,在追梦逐梦中回望青春的模样,遇见更好的自己。

夏松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