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民城市·你呼我应
九莲塘公园湖心岛重新开放
公园让城市增彩添色,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芜湖市中心的九莲塘公园,备受市民青睐,该公园湖心岛一处藏有石桥白房的地方曾一度大门紧锁。欣喜的是,经“大江帮忙”记者实地走访和协调报道后,湖心岛以“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身份重新对外开放。
新闻回顾
2024年11月,有市民反映,九莲塘公园一直是他锻炼休闲的好去处,后来该公园一处湖心岛因故关停,令他觉得可惜。记者实地探访该地时发现,确实如市民所说,湖心岛大门紧锁,内部落叶满地,看起来冷清且关闭已久。当时,大门上的牌匾已经不见,侧墙上仅有一个标注“九莲塘书画学院”的二维码,记者试着用手机扫了一下,并无信息显现。
走访当日,记者带着市民的诉求和疑问,联系到镜湖区文化旅游体育局。该局负责人表示,湖心岛大约在2022年因为改造等原因关闭。后来改造项目的方案和定位一直没有确定,就暂时搁置了。
2024年11月12日,报道刊登后,湖心岛迎来新进展:门锁卸除,岛内有工人开始清理并启动翻新。经过一周左右的修缮,湖心岛对外重新开放,附近市民迫不及待地涌入游玩。
对外开放后,负责湖心岛维护管理工作的新新物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心岛初步规划有党建文化宣传长廊、老年书画、健身娱乐、休闲棋牌等区域,具体还将收集市民意见进行细致规划和安排,未来计划将湖心岛打造成群众文化中心,让它既能成为开放式养老活动场所,也能成为一个少长咸宜的公共文化空间。
新闻追踪
重新对外开放的湖心岛最新情况如何?岁末年初,记者再次来到湖心岛看到,大门口挂着两个红色灯笼,有喜迎新春的年味(如图);广场上市民朋友成群结伴,有的在露天围桌下棋;四周的室内,有人兴致颇高地拉二胡、唱歌练曲儿;也有人在临水的桥边气定神闲地打太极,还有人在健身器材处休闲健身……
桥边一处横石上,锃亮的“九莲塘公园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十几个字,在冬日的阳光下生辉。一位大爷在和记者的聊天中表示,湖心岛的开放,让他们这些习惯于在九莲塘遛达的老年人有了新的去处,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让他们有了室内休闲活动场所,更显温暖。
此外,记者联系到湖心岛开放后的主管方——新新物业。该物业一位女士向记者介绍,湖心岛的开放时间是每天8:30—17:00。“考虑到每天人流量比较大,戏曲歌唱和打牌人多,而场地有限,我们对广场进行了分流管理,上午安排唱戏、乐队和歌唱表演,下午主要是棋牌。后期还可能根据市民的需求逐步完善。”
大江晚报记者 李婷维 文/摄
记者手记
在九莲塘公园湖心岛的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城市管理与民众关切之间的紧密关联。
从城市管理角度来看,湖心岛的关闭与重新开放,是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调整的过程。报道刊登后,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启动了翻新工作,使湖心岛得以重新焕发生机。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对公共资源的珍视与对市民需求的尊重。
民众关切是推动城市管理进步的重要动力。湖心岛的进展,正是城市管理与民众关切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的结果。管理方关注到了市民的需求与声音,而市民也通过反映和建议,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中,为打造更加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贡献了力量。
未来,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交响曲在城市中奏响,让城市越来越美好。
77岁老人“洗澡难”得到解决
高龄老人和残疾人是社会关注、关爱的重点群体。当得知一位77岁的残疾老人在大冷天洗不上热水澡后,“大江帮忙”记者联合社区以及社会力量,第一时间积极行动起来,多次上门和老人沟通,最终找到了老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洗澡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新闻回顾
2024年11月初,家住镜湖区百蕊山庄小区的77岁老人王金泉向“大江帮忙”反映,天越来越冷却洗不上热水澡。记者走访发现,王金泉租房居住,因为多年生活习惯,没有开通天然气,家中仍使用煤炉烧水做饭,天暖和的时候还能凑合烧水洗澡,天冷就没办法了,只能用水抹抹。老人无儿无女,并且肢体残疾,走路不太方便,澡堂嫌他年纪大腿脚不好还没有人陪同,不让他进去洗澡。
记者联系到辖区康复路社区。社区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王金泉老人有稳定的退休金收入,不符合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老年人)的帮扶条件,三级肢体残疾的帮扶政策也有限。但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身体残疾行动不方便、家中无子女等实际情况,社区将上门提供必要帮助。
随后,街道、社区和记者多次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让他开通并使用天然气,在家里就可以洗上热水澡。但老人因为多年使用煤炉的生活习惯不想改变,并担心自己年事已高使用天然气的安全问题,一直不认可这个方案。
帮忙并未搁置。后经本报报道以及社区多方联系后,芜湖居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愿意为王金泉老人提供特色化助浴服务,老人同意了这个方案。
新闻追踪
“1月3日,养老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陪我去澡堂洗了新年的第一个澡,干干净净过新年。”1月8日,王金泉老人在电话中高兴地向记者说道。针对前几次的助浴服务,老人也连呼,“很满意!”
记者了解到,芜湖居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本来可以提供带设备上门助浴服务,但老人家中没有热水管道,上门洗浴不方便。目前采取的方案是,按照老人的要求,提供特色化助浴服务,每次接送并陪护老人去澡堂洗澡,洗澡的周期由老人自己决定,并按照最优惠的价格收取老人费用。
“非常感谢大江晚报和康复路社区的帮忙,再次感谢为我洗澡问题操心的热心人们!”老人告诉记者,“给我助浴的年轻人非常耐心、和善、周到,冬天能按时洗一个热乎乎的澡,太舒坦了!今年冬天太幸福了!”
图为工作人员陪护老人去洗澡 大江晚报记者 胡芳 文/摄
记者手记
采访并解决王金泉老人的“洗澡难”问题,记者一共三次上门,而社区上门的次数则更多。通过实地深入采访,我们才了解到老人的“洗澡难”问题有它的特殊性,解决起来也不像我们之前以为的那么简单:通过和老人的不断沟通、协调,终于赢得了他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再发动社区志愿服务力量并联合有关社会力量,最终给出了老人认可的解决方案,让老人在这个冬天终于告别“洗澡难”,定期洗上了热水澡。
社区基层治理工作需要下扎实的功夫,采访工作也是如此,一个热线新闻中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解决,再次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走近群众,深入群众,肯俯下身子耐心倾听群众的心声,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一定能得到他们的肯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109个消防“无水小区”完成整改
近年来,我市一些居民小区暴露出消防管网无水现象,有的是建设阶段遗留历史问题,有的是管网泵房发生故障损耗后因资金筹措困难等原因没有及时维修。天和苑小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消防设施也因无水而无法正常使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芜湖2024年以来一直在抓紧行动,按计划全面落实全市消防“无水小区”摸排整改。
新闻回顾
2024年12月初,天和苑小区居民张先生通过“大江帮忙”反映,小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消防设施无水而无法正常使用,这个问题让业主们非常担心。该小区所属长宁社区党委书记李霞曾于2024年11月回复,“天和苑小区消防无水问题目前正处于整改中,2024年底能解决”。对此,市民张先生还是有些不放心。
记者随后赶到天和苑小区走访发现,该小区的确处于消防“无水小区”整改中,尚未完成。李霞介绍,2024年初,天和苑小区被列入镜湖区消防“无水小区”整改名单。按照相关法定程序,2024年4月,相关公司对天和苑小区消防隐患进行排查,并出具《消防安全检查报告》。依据该报告编制维修工程量清单,此维修工程已纳入仁和苑福达园小区及周边片区改造项目,预计2024年12月中旬产生招标结果。待施工单位确定后,首先就对天和苑小区“消防无水”进行整治,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整治完成。
2024年12月下旬,记者再次走访该小区发现,通过整治施工,该小区消防水泵、管网、控制柜等需要更换的进行了更换,需要维修的进行了维修。在随机选择的楼层中,消防栓已能正常出水(如图)。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施工已进入尾声,各楼栋楼层消防用水已恢复正常,随后会对消防泵房进行清洁等工作,后面就是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新闻追踪
1月2日,记者来到天和苑等小区,跟随镜湖区消防救援局消防工作人员对消防“无水小区”整改施工结果进行验收。消防工作人员对整改后的消防泵房、消防栓等进行了细致的检验后表示,整改施工合格,并对相关设施维护管理进行了指导。小区物业表示将按照规范与施工单位对接,并做好后续消防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对于所在小区消防设施能正常使用的好消息,业主季先生等很满意,“真是件大好事,我们小区居民的安全又多了一份保障。今年我们能过一个更放心的春节了”。
据了解,2024年初,芜湖市消防救援局会同市住建局,对全市消防“无水小区”进行摸排,形成《芜湖市住宅小区消防“无水小区”整改工作报告》,专题报市政府。经批示后,芜湖市消防救援局会同市住建局等部门,又共同制定了《芜湖市2024年消防无水小区紧急维修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4年7月29日,根据全市消防“无水小区”维修攻坚工作调度会要求,经过各县市区住建、消防等部门新一轮摸排,拟纳入整改计划的小区数为109个。目前,这109个消防“无水小区”已全部完成整改。
大江晚报记者 吴敏 文/摄
记者手记
消防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实证明,一处小小的消防隐患如果掉以轻心,拖而不决,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芜湖以外省市火情与后果为戒,攻坚克难,科学高效地完成消防“无水小区”整改,是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是对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的切实践行。
这里的非机动车充电棚建起来了
电动自行车因方便快捷,成为很多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但是为了图方便随意飞线充电、乱停乱放就不好了。为消除安全隐患,镜湖区颐景湾畔小区业委会和物业等,计划新建充电棚,不过因位置问题,导致部分业主不同意。记者调查走访后,小区业委会重新征求业主意见,获得多数业主同意,最终充电棚顺利建设完成。
新闻回顾
2024年8月底,镜湖区颐景湾畔小区业主张女士向本报反映说,物业未经许可,擅自修改非机动车充电棚建设的原先位置,影响到她家的正常生活。
记者调查走访中获悉,镜湖区颐景湾畔小区首次交付时间为2016年8月,至今已有8年多,小区共计57栋,业主近3000户,其中部分楼栋无地库,业主不能就近进行非机动车充电,出现了一些飞线充电、乱停乱放的现象。2022年11月1日,小区业委会成立后,有业主建议,在小区路面建设非机动车棚及安装充电桩。
为顺利推进非机动车充电棚建设,自2023年5月17日,社区、物业、业委会与业主进行协商,举行专项会议并邀请消防部门参会。会后,同意建设非机动车充电棚。2024年6月,充电棚安装到30号楼附近处,有业主进行阻止,业委会接受建议,愿意将20充的充电桩减少为10充,减少占车位面积和雨棚长度。2024年8月,物业施工中,该业主再次反对,认为充电棚建设位置仍然有问题。
记者调查中发现,该充电棚建设项目未经业主大会表决通过,程序上存在瑕疵。有关法律人士也认为,该项目本意良好,但业委会及物业应采用合法合规的程序以获得反对业主的认可。
此后,小区业委会、物业以及所属社区继续积极与业主沟通,说明充电棚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业委会发布征询表,重新征询业主意见,最终获得超半数以上业主同意,张女士也未再反对。2024年11月7日,三处非机动车充电棚全部建设完毕。
新闻追踪
已投入运行2个月的非机动车充电棚,效果如何?近日,记者再次来到颐景湾畔小区看到,三处充电棚几乎停满了电动自行车,有的正在充电。地面干净,整体环境比较整洁(如图)。业主肖先生正在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他说,他以前不同意建充电棚,觉得影响了小区的整体美观,“协调会上,我才明白自己之前的想法有点不妥。说实话,有了车棚,充电方便多了,价格也合理。以后,不用再从楼上拉线充电了”。
记者看到,充电棚处还安装了摄像头和灭火器,张贴了充电操作指南,上面有明确的充电价格表。小区物业谷经理表示,充电棚建好后,每天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比较多,有效解决了上百户业主的实际需求。目前,物业按照业委会的要求,每天还安排工作人员多次巡查,保障整洁。
记者在该小区多楼栋走访看到,楼道入口处没有停放电动自行车,也没有看到飞线充电的情况。“以前确实有飞线充电,现在有了充电棚,加上巡查,基本没有业主再投诉飞线充电的情况了。”谷经理说,通过建设充电棚,作为一名物业经理的他感受到,在服务业主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多看,多站在业主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大江晚报记者 汪鑫 文/摄
记者手记
小区非机动车充电棚的建设看起来简单,实则不易。首先要解决谁出钱投资建设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充电棚位置选择问题,尤其是位置选择不妥,就会让一些业主不同意。欣喜的是,颐景湾畔小区业委会、物业以及所属社区积极与业主沟通协调,充电棚建设项目获得业主大会表决通过,事情有了圆满的结果。
民生无小事,充电棚虽小,却关乎业主的日常生活。相信芜湖众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都能合法合规地积极沟通解决业主关心的“急难愁盼”,为业主提供一个既便捷又安全的停车充电环境,助力打造邻里暖心、生活舒心、居住安心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