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手牵手”改出新天地
福达龙昌花园公共空间
大富新村广场
城镇老旧小区,如何更好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改出最大化成效?如何打破限制、整合资源,改到百姓心坎上?近年来,芜湖积极探索实施组团连片改造新模式,将零散的老旧小区划分为片区实施改造,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共建共享,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实实在在的改造成果。
1 率先试点 两个小区“手牵手”改造
原有的封闭围墙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道智能化铁门,本是两个小区的居民可以刷卡自由出入……这是记者在弋江区中南街道月河新村和农行宿舍看到的情景。
月河新村、农行宿舍是我市率先探索老旧小区组团改造的试点。两个小区都建于20世纪90年代,一个有7栋近200户居民,一个仅有3栋60户居民。据禹王宫社区党委书记张程介绍,原本两个小区之间有道封闭围墙,月河新村居民想到禹王宫路没办法直接通行;农行宿舍的居民想去中江桥附近,也得绕个大圈,都很不方便。另外,两个小区的污水管网、监控都是相连的,如果发现异常,需绕行到禹王宫路查看监控,耽误时间。
在民意问询的基础上,两个小区于2020年在全市率先“手牵手”组团改造。除了围墙变智能化铁门外,被打通的两个小区环境、设施等多个方面华丽转身:原来坑洼不平的道路铺设了沥青;原来堆有杂物的小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还增设了非机动车棚和晾晒区;破旧损坏的单元门焕然一新;路灯、监控、微型消防站也都到位……
试点组团改造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家住农行宿舍的王女士平时常在月河新村散步。她告诉记者,农行宿舍面积小,转不开,现在扫个脸就能自由出入到月河新村串门,共享健身器材,也能直接从月河新村穿过到达九华南路,“总之很方便,改造很有成效”。
2 拆除围墙 邻里小区成了“一家人”
在探索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市积极推广组团连片改造,越来越多基础设施匮乏的零星“老破小”与相邻周边老旧小区联动改造,甚至直接拆除围墙成了“一家人”。
长江路上,改造已近两年的福达龙昌花园大门依旧很醒目。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原本是两个相邻的老旧小区,福达花园有5栋居民楼,龙昌花园仅有2栋居民楼。通病是基础设施都远远滞后,公共空间无拓展余地。
欣喜的是,2022年,两个小区打破围墙一起改造,华丽转身为一个小区:原本的两个大门都拆除重建,一个改为消防通道,一个作为正门,新的围墙上张贴着“讲文明 树新风”内容;原本破旧损坏的单元门和内外墙都焕然一新;原本坑洼不平的道路不仅铺设了沥青,还划分了彩色步道……因为围墙拆除,空间资源大了,更方便优化共享,小区内增设了多处休闲健身区域,更新了一批健身器材、长廊、桌椅等,老人们有了更多休憩拉家常和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最让原本龙昌花园居民满意的是,在基础、空间设施提升的同时,因为拆除围墙成了一个小区,终于有了统一物业管理,走上正轨。“改造不仅是拆掉了物理空间上的那堵墙,也打开了基层治理、物业服务的新思路,让我们迎来了便捷的幸福新生活。”居民吴女士赞叹说。
3 样板片区 小区内外都迎“新生”
“原来道路坑洼,乱停乱放,下水管道容易堵塞,雨稍微大点店门前都是积水,现在道路拓宽整洁了,不仅我们做生意不受影响了,居民出行也方便了。”11月15日上午,位于源丰路上的一家小吃店老板,一边娴熟地准备快餐,一边向记者介绍。这都得益于源丰片区老旧小区连片改造。
源丰片区位于镜湖区汀棠街道大富社区,主要改造的是源丰路南北两侧的大富新村、源丰小区,附近体量较小的香榭大院和只有一栋连体楼的通宝楼也搭上了“顺风车”,一起纳入到改造范围。具体改造内容以居民需求为主,有外立面防水、内墙粉刷、雨棚更换、车棚改造、地面翻新、大门改造、安防监控、公共休闲区域完善等。
记者走访看到,经过改造,商住混合楼的源丰小区环境明显改善,没有之前的脏乱和嘈杂,南门入口处新改造的小公园为小区增添了活力。大富新村中心广场,不仅连廊更新,还增设了长椅、乒乓球桌、大屏幕等,方便片区内的居民都来这里共享资源,一起开展社区活动。更让居民们和商户们感到便利的,作为芜湖市老旧小区连片改造的样板片区,不仅小区内迎来“新生”,小区外的源丰路也进行了改造,雨污分流、店招统一、优化交通、植入文化元素……形成崭新的街区新形象。
记者了解到,今年,依旧有不少邻近闲散的小区,正组成片区实施改造。在镜湖区张家山街道老一中片区,渔乐园、集贤居、老一中宿舍、东郊新村、黄山路144号、洗布山花园六个小区正在如火如荼改造。期待不久后,这里也会改出新天地,改出满满幸福感。
大江晚报记者 芮娟 文 许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