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打开了黑沙洲群众美好生活新通途”

字体大小:

“齐进虎”号汽渡停泊在黑沙洲码头

车辆上船

启动现场

舞狮迎接车辆上船

老船长宇海兵在“齐进虎”号汽渡驾驶舱

6月27日上午,鸠江区白茆镇黑沙洲汽渡码头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齐进虎”号汽渡首航仪式举行。作为白茆镇2024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新汽渡在运力保障和安全性能等方面比老汽渡更具优势,提升了黑沙洲优质瓜果蔬菜外运能力,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齐进虎”号:更大运力 更加安全

说起“齐进虎”号,不得不说2024年1月15日召开的白茆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会上公布了该镇2024年工作安排:立足“红色热土、长江湾畔、农旅田园”定位,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总抓手,坚持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在实施鸠江区乡村振兴“一号工程”中勇担使命、实干争先……将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办成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其中,“新建黑沙洲汽渡船”被列入十大工程:投资1200万元,新建黑沙洲汽渡船,改造提升南垄、东流、天然洲等渡口,提升黑沙洲、天然洲群众的出行和运输效率。

“黑沙洲四面环水,车辆往来、商贸流通的唯一通道便是汽车轮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运行20余年,饱经风霜的老汽渡早已运力不足、难堪重负。”据白茆镇镇长汪赵平介绍,“齐进虎”号汽渡,船长61.93米,甲板宽13.7米,总吨位767吨,满载排水量545吨,可载标准车辆28辆,乘客120人,相较于老汽渡,新船核载车辆数翻了4倍、载客量翻了2倍,航速、抗风浪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如今,崭新的汽渡满载着希冀,打开了黑沙洲群众美好生活新通途。”汪赵平话语中充满自豪与信心。

村民圆梦:心里更踏实 发展更有劲

黑沙洲盛产的蒜苔、西瓜、花生、芦蒿、玉米久负盛名,市场供不应求,但一直以来,这些优质农产品受汽车轮渡船运力所限,供应量跟不上,影响了洲上的农业产业发展。“每年这个时间,水果玉米、美都西瓜进入丰收期,以前老汽渡运力在那儿摆着,新鲜的瓜果蔬菜运不出去,商贩急,我们也着急。”今年55岁的黑沙洲岛村民丁少军颇有感触,如今,新汽渡运输能力一下子提高了几倍,速度也更快,丁少军的心里更踏实了。

和丁少军一样,驾驶了大半辈子的老汽渡船长宇海兵对新船的投入运营更有发言权。“齐进虎”号的首航之行,正是老船长宇海兵掌舵。驾船靠岸后,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新船太先进了,各方面能力比起老船的确有大幅度提升,作为黑沙洲土生土长的人,乡亲们能有这样的新船真是太好了。”据他回忆,以前每年春节前,岛上的芦蒿、大蒜大量上市,恰逢在外的村民返乡高峰,每当看到渡口大量私家车和蔬菜运输车排着长龙,他就一直盼着有更大更快的汽渡。如今,宇海兵的梦想已成真。

“我们洲上群众得知新汽渡要‘上岗’,都高兴得不得了,自发到码头接船,当看到新汽渡要靠岸时,纷纷鼓掌,我当时也在场,非常震撼。”黑沙洲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磊难掩激动。

王磊不仅是社区工作带头人,也是当地产业发展“领头雁”。“我们黑沙洲水好、土好、环境好,洲上产的瓜果蔬菜都是‘喝’长江水长大的,品质高,所以我们准备发展高品质瓜果蔬菜种植,让本地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让群众从中得到更多收益。”王磊说,近年来,黑沙洲还吸引了许多客商的关注,他们看中洲上的优质自然环境,对在此发展养老事业非常有兴趣,已有多批次企业人士来考察,新汽渡的投入运营,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招商引资增添了助力。

新船命名背后:一片红色热土 一段英雄故事

为什么新的汽渡取名为“齐进虎”号?在这个名字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革命英雄故事——

渡江战役前,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派出侦察组长齐进虎带领5名战士到黑沙洲上侦察敌情。在黑沙洲潜伏的31天里,齐进虎把国民党守军的兵力、工事和火力分布情况逐一摸清后,和战友冒险划着小木盆将情报带回。齐进虎和战士们提供的这份情报,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54年和197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齐进虎黑沙洲侦察敌情的故事两次搬上银幕,分别拍成黑白和彩色电影《渡江侦察记》,部分场景取于黑沙洲上的芦苇荡。

“当年齐进虎‘木盆渡江’的壮举,一直在这片红色热土流传,我们将新船定名为‘齐进虎’号,正是为了纪念革命英雄,传承红色基因,同时,也希望新汽渡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新时代扬帆起航。”汪赵平说,无论是黑沙洲,还是白茆镇,都是一片奋斗的热土,一片红色的热土,英雄战斗过的地方,后辈不会忘记,会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芜湖日报记者 吴敏 文 汪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