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那天,我们高呼“欢迎解放军”

字体大小:

亲历者口述

我叫鲍弘达,今年97岁了。我是1947年从家乡黄山来到芜湖求学的,毕业后一直任职于芜湖建设部门到退休。芜湖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1949年不少芜湖解放前后的事情,我一直都记着。

1949年4月,我在芜湖的安徽学院土木工程系就读,快要毕业了,当时,江对面很不平静,在学校念书时,经常白天能听到那边的炮火声,晚上能看到信号弹,一直到4月23日,炮火声才停了下来。不过,我们在学校读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芜湖城区生活也基本照常。由于市区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的有效工作及紧密配合,芜湖解放时,商店正常营业,学校照常上课,工厂没有停产,水电没有中断,社会秩序井然。

我记得,1949年4月24日一大早,学生会几个积极分子就四处发动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欢迎解放军进城。那天上午我和同学们一起,从学校出发,途经中山路、二街,一路走到宝塔根。我们高呼着“欢迎解放军!”大家都很激动。紧接着,学生会还积极邀请解放军进学校作报告,讲述战争的经过,大家听了心潮澎湃。

那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几个带头的同学,终于公开了身份。我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地下党。当时,我们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通过这些地下党同学,了解进步的思想,对共产党充满敬仰和向往。

解放军进城10天后,正好是五四青年节,中山纪念堂里特意开展了五四纪念大会,很多群众和学生都去观看。几天后,中山纪念堂还举行了歌剧演出,解放军文工团带来了《白毛女》,唱得特别好,演出结束后,没有一个人说不精彩的。那也是我第一次看歌剧,深深打动了我,至今依然是我看过的最高水平的歌剧。

到了1949年6月,刚毕业的我正不知何去何从时,听说有芜湖干校,便进入其中学习。虽然只有短短3个月时间,但是学习内容很丰富,收获很大,坚定了理想信念。学校业余活动也很丰富,成立了各种俱乐部,我组织办了名为《求真》的墙报,整个人充满着革命热情。后来,我被分配到了市政府建设部门工作,满怀激情投入到城市建设中,每天都十分忙碌。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我再次发挥特长,在单位出了一期专题墙报,虽然形式简单,却意义非凡。


“同龄人”对话

鲍弘达:见证芜湖解放的安徽学院学生  1949年  22岁

贾丰蔚: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生   2024年  22岁

贾丰蔚:1949年4月,听到江对面的炮火声,您感到害怕吗?

鲍弘达:当时芜湖城区是安宁的。我和学校地下党同学交往密切,知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渡江,所以心里一点都不慌和害怕。

贾丰蔚:芜湖解放时,您的地下党同学公开了身份,您的心情如何?

鲍弘达:我很敬佩这些地下党同学,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是他们冒着流血牺牲的风险,宣传党的各项政策,获取敌人的情报,团结人民群众,为迎接解放军进城做了大量缜密、细致的工作。

贾丰蔚:芜湖解放后,对您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鲍弘达:1949年,我正好大学毕业,彷徨焦虑,不知何去何从。芜湖和平解放后,重心逐渐转向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学习土木工程和进入芜湖干校再次学习的我,才有了一份喜欢和有意义的工作,能发挥所长,修路、建防洪墙、造房子……为芜湖城市建设作出了一份贡献。

贾丰蔚:作为芜湖解放见证人,您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什么寄语?

鲍弘达: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在这个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优良传统不能忘记。希望你们不攀比物质,不怕吃苦,甘于奉献,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习奋斗,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大江晚报记者 芮娟 唐乐燕 整理 许诚 摄


对话者感悟

重温历史  学习历史

贾丰蔚

白发苍苍的鲍弘达老先生虽然年近百岁,眼睛不大好,但谈起芜湖解放的往事时,依然热情洋溢、声音洪亮。从他的讲述中,我知道了地下党学生们为反内战、团结群众等所作出的贡献,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当我得知1949年的他正好就读于在芜湖的安徽学院时,不仅心生敬畏,还顿感亲切。这样算来,鲍老先生也算是我的老学长了。可鲍老先生22岁读书时不比我22岁时安逸。当时,他白天上课能听到炮火声,晚上能看到信号弹……令人敬佩的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鲍老先生依旧坚持学习、追求进步。

芜湖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鲍老先生一直奉献于芜湖建设。沿长江建成的第一道两千多米钢筋混凝土防水墙、赭山脚下的安徽省首座广播电台、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鸠江饭店、上世纪80年代北京路上一个星期就能建成一栋的大板房等芜湖一批老建筑,都是鲍老先生主抓设计的作品。他说:“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忘初心,要不怕吃苦,要甘于奉献。”

我记住了鲍老先生的叮嘱。作为一名历史学院的学生,我深知历史是过去的沉淀,是未来的导向。我会记住有关芜湖解放的历史,学习历史、总结历史,不忘初心、追求进步,为祖国发展发挥个人螺丝钉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