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我们团没有牺牲,全员登陆

字体大小:

汤先发的渡江胜利纪念奖章

亲历者口述

我叫汤先发,渡江战役时是解放军25军73师的战士。我是繁昌人,1948年6月参加革命,之前是放牛的,家里一分土地都没有。

大军过江,第一关就被船难倒了。部队派出大批人去找船,跑了上百里路,有船有水的地方都去到,大船小船、渔船货船都要,愿意租给我们、借给我们、卖给我们都行。船解决了,就选登陆的地方,从保定到双沟有一长段是坡形江堤,很方便登陆。

4月20日晚开始渡江,我们晚上7点钟开始上船。当时下着小雨,天黢黑,伸手不见五指。指导员只讲了两句话,一要遵守纪律,二要保护好自己,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消灭敌人。当时没有手表,时间只能凭感觉,我估摸着是晚上9点钟起航的。

船全都绑在一起,25军3万多人带着武器装备登船。我的船上有一个排,船头放两个沙包,上面架一挺机枪,配3个机枪手。一个牺牲了,后面的马上补位。

我是第二梯队的步兵,枪全都上了刺刀。船舱比桌子还要矮一些,渡江时,大家身子弓在船舱里,把背包竖起来,保护头部。船行得很平稳,没感觉风浪,但敌人的枪炮子弹落在水面上像下雨一样,哗哗直响。

在江上前进了大概一半路程,我方陆地上的大炮开始打了,又密又准。炮一打,敌人就吃不消了,我后来听说江堤都被掀掉了一层。

我那条船靠岸时,有个战士抱着机枪率先跳上了岸,登陆点离渡江第一船有半里多路。我们冲锋上岸,敌人跑得可狼狈了,东西丢得乱七八糟,什么罐头、衣服都有。我们团没有牺牲的,全员登陆,向指挥部发射了3颗信号弹。大家就像过节一样高兴、激动,有人都跳了起来。


“同龄人”对话

汤先发:解放军战士  1949年  20岁

柏林:安徽外国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  2024年  20岁

柏林:您那时候年纪不大,在枪林弹雨中渡江,不害怕吗?

汤先发:不害怕!就想着必须过江解放老百姓。我们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每个人背了7天的口粮,是晒干的炒米,还有3双北方老布鞋和老布袜子。我们不怕打持久战,不怕打硬仗。

柏林:战场上您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

汤先发:有次伏击,敌人两挺机枪来回扫射,不能猛冲。我观察到他们的掩体和一所民房有个夹角,是个视觉盲区,可以利用。当时我个子小,灵活,就匍匐前进,敌人的机枪位置偏高,扫不到我。枪一响,我就往前爬,用枪声掩盖爬动声,枪一停,我也停。就这样爬了有50米吧,很接近那个机枪手了,我看准机会就地一滚过去,朝他肋下打了一枪。他一倒,班长和其他战士立刻冲上来,拿下了阵地,那时大家都说我的“鬼点子”好,叫我“人小鬼大”。

柏林:军旅生涯让您养成了哪些习惯?

汤先发:分秒必争!我的连长曾经有一个通讯员,送信耽误了12分钟,遭到了严厉的训斥,我也在旁边听着。连长说,战场瞬息万变,情报晚了几秒钟会导致全连的失败甚至覆灭。我永远记得这句话,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严守时间观念,紧要的事情分秒必争。

大江晚报记者 程茜 整理 许诚 摄


对话者感悟

忆峥嵘岁月  续红色血脉

柏林

4月10日下午2点,我跟随大江晚报的记者老师驱车到芜湖市繁昌区,采访一位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老战士——汤先发。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在汤爷爷家的餐桌边坐定,开启了这段跨越时代、回忆往昔的对话。

“我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听毛主席的话,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我宁可死在沙场上,不愿死在病床上!”汤爷爷今年95岁了,当年的战役仍历历在目,表述十分详尽。他一字一句地说着,声音铿锵有力,让我看见了当年那个响应号召、满腔热血的年轻战士。

这一次特别的对话,带给我深深的震撼。我现在这个年纪与当时上战场的汤先发差不多大,如今的我不仅思想不够成熟,在生活上也不能完全独立。而汤爷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上阵杀敌,有勇有谋。

在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有无数个像汤先发这样的战士,他们心中怀着对未来的希冀,无论前方有多么危险,他们都义无反顾,永不畏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要传承和发扬他们这种无私无畏的红色精神,以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共创祖国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