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以“龙”为地名,芜湖六百多处!

字体大小:

龙窝湖

大龙湾

“龙”地名是我国地名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江城芜湖,诸多地名中蕴含着“龙”元素。据统计,全市带“龙”字的地名有645个,主要为街道(乡镇)、社区(村)、山体、洞穴、桥梁等。其中,含“龙”字的街道(乡镇)有3个,分别为龙山街道、火龙街道、龙湖街道;带有“龙”的社区、村名更是多达24个,如龙华、蟠龙、龙太等。

芜湖有645处含“龙”地名

“龙”地名数量众多,分布也很广。记者梳理发现,“龙华”“龙山”“龙湖”等出现频率较高,读起来带着几分气势。

在自然地理名称上,也有重名的“龙”地名,如南陵县家发镇和何湾镇都有龙山村,南陵县籍山镇龙湖村,无为市泥汊镇龙王村,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山街道龙山社区和龙湖社区等。

在起名偏好上,芜湖赋予了“龙”地名各种颜色,如无为市泉塘镇青龙村等,令人感叹当初命名者的独具匠心。

另外,芜湖有关“龙”的地名还有很多。位于芜湖市区东部的龙王庙巷,因至今还保留着一座龙王庙而得名。芜湖地处江南水乡,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水患时常威胁着百姓的生命。百姓历来尊崇龙王,广建龙王庙,以期风调雨顺,这也是端午赛龙舟的主要原因。这座龙王庙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清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兵燹,清光绪年间当地缙绅筹资在原址重建。

芜湖大龙湾,位于芜湖市鸠江区,江南主城滨江核心区正对面、长江大拐弯处。滚滚长江东流至安徽芜湖,突然拐弯,向北折去,形成一个黄金港湾,蜿蜒曲折如龙,气势恢宏,大龙湾因此而得名。

位于芜湖城东咸保圩的龟龙院,为宋骆氏僧道清所建,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赐额。宋朝义乌人骆邦直曾任芜湖县尹,解任后,以咸保圩一带“泉甘土美,且无市廛,是可为吾子孙读书处。固买推官黄公田,筑室为终老焉”。邦直死后葬于圩西,其子嗣中有僧人请于墓旁建龟龙院。民国初年,改名龟龙寺。

龙窝湖因传说出名

冬季的一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三山经开区的龙窝湖,一片水域宽阔、生态宜人的美丽湖泊映入眼帘:阳光下,湖面泛着粼粼波光,水鸟来回飞翔……

龙窝湖原名大龙窝,为长江回水所形成的牛轭形湖泊,是芜湖最大的湖泊,面积约866.6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约700万平方米,丰水期可达1330万平方米,素有“芜湖后花园”的美誉。

龙窝湖背后,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有一年江南干旱,小白龙就私自降雨,违反了天条。玉帝要将白龙问斩,众天将纷纷求情,玉帝饶他不死,但要在施雨处监禁,并让法海责打他四十神杖。小白龙疼痛难忍,倒地翻滚,就把那里搅动成了“龙窝”。

法海生怕他逃跑,就把自己的宝剑插在小白龙的尾巴上,小白龙疼痛难忍,用力挣扎,把尾巴绞成两半,甩成两条夹江,江水暴涨,眼看江水要淹没周边了。法海只得带着天兵天将来拔剑,却怎么也拔不出来,江水涨得更加厉害,他无计可施,只好将自己的法宝——紫金法钵罩在宝剑上才稳定水情,这就是后来的小水瀛。

经过治理后的龙窝湖,正如一首诗所描述的:“大江滚滚卷洪峰,万里长堤拍浪空。水患灾害成往事,纵横大闸锁蛟龙。”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一到夏天,蚊蝇肆虐,下雨天,路边还特别脏。后来政府开发了这里,湖边修建了塑胶跑道,湖水也清澈了。”看到眼前的一幕幕幸福景象,家住龙窝湖附近72岁的汪曹送兴奋地合不拢嘴。

十年前,从教师岗位退休后,因为小儿子在芜湖安家,他和老伴从安庆来到芜湖定居,如今是碧桂园社区老年学校的副校长。在芜湖生活十余年的他,见证了近年来龙窝湖的蝶变。如今,龙窝湖“旧貌换新颜”,让包括汪曹送在内的周边居民喜上眉梢,“现在的龙窝湖水质优良环境优美,平时只要有空,我就带着小孙子来这里玩玩,我们在这里娱乐、运动,心情很舒畅”。

在碧桂园社区上班的蔡兰,七年前嫁到芜湖,从家步行到龙窝湖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

“以前龙窝湖附近人烟稀少,现在散步的人络绎不绝,你看我拍的景色都特别美。”蔡兰打开手机相册笑着说,“夕阳照耀的湖面波光粼粼,风儿吹拂着湖水微微荡漾,岸边还有不少家庭带着孩子前来游玩。”

“生活在这里,咱们怎么能不幸福?”这是记者采访时,附近很多居民共同的心声。

现在的龙窝湖水质优良,环境优美,自然、人文、历史紧紧地融为一体,与江城这座宜居城市相映生辉。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面貌,如同龙年一般展开新篇章。

大江晚报记者  奚璟  文  大江晚报记者 汪武  实习生 苏海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