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积极应对强降雨全面提升城市排涝综合实力

字体大小:

6月21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2023年城市排水防涝工作进行通报。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改造,特别是2022年被确定为第二批海绵示范城市以来,我市深入贯彻海绵城市理念,统筹涝污共治,按照省住建厅“九排治涝”要求,从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等方面系统谋划,全面提升城市排涝综合实力。

连日来,我市持续优化完善排涝指挥应急体系,扎实开展排涝设施管渠运维,动态消除城区积水风险隐患,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做实做细各项汛前检查培训演练,建立城市排涝信息化系统。截至目前,我市主城区分为城北、城南、三山、高安、沈巷、大龙湾6个排涝片区,86个排水分区;雨水管网总长1658千米;排涝泵站77座,总流量1131.7立方米/秒,总装机10.49万千瓦;立交泵站41座;排涝水系232条,总长度553.81千米;调蓄水体总面积1774.1公顷,调蓄容积约880万立方米。已基本形成“水系为骨干、泵站为枢纽、管网全覆盖”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6月17日起我市进入梅雨季节。6月17日8时至20日8时,市区降雨量118.9毫米(芜湖市国家气象站),最大测站降雨量144.6毫米(鸠江区大阳垾站),全市小时降雨量39.8毫米(镜湖区方村学校站,19日15时至16时);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4次、雷电黄色预警3次、雷雨大风黄色预警2次。市排涝办及时发布城市排涝Ⅲ级预警2次,发出降雨提醒信息21次。预警期间,全市排涝管理部门及各相关单位及时响应,全面做好防范应对,有力保障了全市平稳度过本轮强降雨。

芜湖日报记者 翟婉倩 张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