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我市初步建成协同共享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字体大小:

广泛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让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更加“耳聪目明”。近年来,我市把监测网络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相结合,建设了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市环境质量状况。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最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底,我市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互通,初步建成协同、共享、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上,我市共布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自动点位92个,正在推进2个港口交通运输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建设,预计2023年中期可建设并完成联网。水环境质量监测上,在长江、青弋江干流和全市主要水体布设监测点位,现阶段全市共布设了80个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上,2022年对全市31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5个工业园区和2个垃圾填埋场周边的土壤、地下水及11个尾矿库渗滤液开展监督性监测,动态掌握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状况。声环境质量监测上,已建成覆盖城市建成区、主要城市道路等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现正开展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优化调整工作,同步推进声功能区自动监测工作。辐射环境监测上,开展了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电离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全市电磁辐射监督性监测、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等。污染源监测上,优化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信息发布平台管理系统,督促我市900余家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落实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法定责任。

我市以全面感知、数据整合、智能分析、智慧监管为目标,构建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大数据平台,汇聚全市800余套环境感知设备和1000多路视频监控设备数据,做到监测数据应接尽接、全面覆盖,实现了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固废数据、污染源数据等监测数据与业务融合联动、协同共享,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和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芜湖日报记者 陈旻 恽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