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㘰村点亮“绿”经济 “抖”出生态“兴”画卷

字体大小:

奶油草莓还有十多天即将上市

亭台楼阁和健身器材

村里的标准化足球场

堤岸果树成行、河塘碧波荡漾、村道平坦整洁、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冬日的镜湖区城郊美丽乡村㘰村,依然是一幅移步换景的秀丽水乡风光。作为芜湖市镜湖区的城市“后花园”,依傍青安江和石板湖的㘰村,坚定绿色发展理念,打好“生态牌”,做活“水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江南水乡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业,重点打造户外拓展特色产业,“抖”出了一幅景美产优人和的美丽乡村“兴”画卷。

绿色发展 擦亮水乡生态“底色”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底色,生态环境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直接。“现在我们村里是越来越漂亮了,游客来了都不想走,生活在这里我们既幸福又骄傲。”村民王文涛的一席话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

“㘰村靠近城区,交通便利、景色秀美,只有绿色发展才是我们的振兴之路。”㘰村党总支书记王永文介绍说,近年来,该村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改善,实施农村厕改、污水处理、水系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等工程。为高效、环保地收集、输送、处理各类污水,建有两个污水处理站,利用多个生态降解池逐级净化水质,除20户以下自然村外,其余自然村及小区污水收集率已达70%以上,无任何工业污水直排和黑臭水体现象。

近三年,㘰村疏通下水道4000米,墙体出新12000平方米,整治荒塘废地并复绿14000平方米。村里还建起了崭新的农家书屋、文化健身广场、篮球场、标准化足球场等文体设施和公共场所,让原来的脏乱村落一步步蜕变成了水清岸绿、景色宜人的乡村旅游景点。2019年,㘰村被评为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芜湖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021年被芜湖市评为“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

农旅融合 让村民钱包鼓起来

环境治理的成果正不断转化为农旅产业的产值。自2009年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以来,㘰村利用水乡特色,积极发展特色养殖种植及观光农业,种植荷花、莲藕、芡实等水生作物,引进荷花品种40余种,种植荷花约800亩,形成溜坝生态园“十里荷塘”的景观,旅游业及下游莲子、鱼虾等产业的年营收约300万元。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乡村休闲旅游业成为拉动村民收入的新引擎。㘰村重点打造户外拓展特色产业,2018年引入奥拓户外拓展中心项目,该项目建有户外草坪、真人CS场地、农耕劳动实践区、大锅灶区等场地,承接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农耕体验、企事业单位党建培训及户外拓展项目,仅2021年就接待游客5万人次,组织研学活动100多场。

经过几年发展,㘰村溜坝生态园小有名气,目前已有云耕网上菜地、农事体验园等企业入驻,带动周边200余人次村民就业。每年来休闲旅游、培训拓展的游客数万人,带动了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服务,村民就业机会更多,收入渠道更加多元,钱包日益丰厚。

生态赋能 水乡未来“风光无限”

初冬时节,青安江大堤旁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中,枝头一串串“红美人”果冻橙,硕果喜人,樱桃、青梅、黄桃等果树正在孕育着来年的希望。今年㘰村新引入种植的50亩奶油草莓,已经悄悄红了脸,还有十来天就要上市,可供游人采摘。几位村民正在草莓田里忙着除草,村民秦玉凤笑着说:“现在村里没有闲人喽,老人、妇女都有工作机会,在家门口干8小时活,就有一百多元的收入,多的时候一年能挣三四万元呢。”

2021年12月,㘰村注册成立芜湖青安江果园专业合作社,成为芜湖市第一个完成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注册的试点村。2022年,㘰村以果树种植合作社为试点,利用青安江大堤(内堤)原护林地种植红美人、樱桃、青梅等经济作物,既能保水固土美化岸线,又能促进村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还能为游客提供四季采摘的体验感。

如今,㘰村坚定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引入清洁能源产业,利用水域面积广阔的优势,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发包水面建有70MW光伏发电设施,每年能为村里增加40万元的收入。风能发电项目也正在考察中。据村党总支书记王永文介绍,2019年,该村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2020年、2021年村集体收入连续突破60万元,2022年预计达到120万元以上。“2023年,我们的目标是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大关。”“生态之笔”正为㘰村描绘出 “风光无限”的美好未来。

大江晚报记者 顾娅 文 许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