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芜湖有个“长寿村”

字体大小:

97岁老人胡海堂在接受记者采访

百岁老人梅素珍

在湾沚区红杨镇珩琅山脚下,有一个与山同名的村落“珩琅山村”,村内1656户人家中,现有百岁老人1人,90岁以上老人32人,80岁以上老人274人。珩琅山村自2017年建村以来,村民平均寿命85岁以上,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最近又传来一个好消息,“珩琅山长寿村”商标已经通过初步审定,即将结束公示,珩琅山村打造“长寿文化”再添助力。

重阳节前,记者走进了珩琅山村,一探“长寿村”的长寿密码。

两位老人的长寿秘诀

秋分过后的珩琅山村,大片的稻田已经开始抽穗变黄,村道两旁的桂花攒簇成枝,香气馥郁,村子的古树下,农田里,家门口,随处可见腿脚麻利的银发老人。“我80多岁了,在这里不算老”,在千家基自然村百年枣树下,当被记者问到“高龄”时,一位老人“哈哈”大笑起来。

百岁老人梅素珍的家,在距离珩琅山村村部不远处的凤家湾自然村28号。记者前去采访时,老人的大儿子、大儿媳“到罗公圩埂上做事情去了”,梅素珍独自“看家”。“坐这,坐这……”刚一进屋,梅素珍老人就拉着记者的手,指着身边的凳子热情地招呼着。虽然老人的听力不是很好,但是声音洪亮,思路清晰,十分健谈。从生活习惯到兴趣爱好,梅素珍老人给记者说了个遍,晚上八九点睡觉,早晨六点起床,最爱吃自家种的豇豆和青菜,偶尔吃点瘦肉,每天都会喝牛奶。采访中,老人特别提到自己的“爱好”,“天天看安徽新闻”。

长寿的人似乎都有一些共性。在里屋自然村,今年97岁的胡海堂老人与梅素珍老人一样,作息规律,饮食清淡。“主要吃素,特别爱吃茄子和豆腐乳。”据其二儿子徐小春介绍,母亲胡海堂很爱干净,不愿闲着,喂喂鸡鸭鹅,农忙时还给他们烧饭、做菜,喜欢打牌还能赢。徐小春特别强调了自己的外婆也很长寿,去世时已96岁高龄。与胡海堂做了几十年邻居的吴宗楷还补充了一点,“老人家心态也特别好,从来不跟人吵嘴”。

敬老孝亲的良好氛围,也让老人“心情舒畅”。梅素珍和胡海堂在先后接受采访时,都反复说了一样的话,“媳妇好”“政府好”。对此,二人连解释都出奇的一致。媳妇的“好”是“弄吃弄喝”“又擦又洗”的尽心孝敬。夸“政府好”时,二人都提到了“800元钱”,“过节的时候,政府送水果、米油,还有钞票……”。

长寿密码在天成也在人为

在珩琅山村的村民看来,梅素珍和胡海堂等老人的长寿密码中,有一样不可或缺,那就是 “一方水土”。

珩琅山村坐落在海拔301米的珩琅山脚下,濒临青弋江,半山半圩,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拥有白鹭保护区和野生扬子鳄保护点,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春有映山红,夏听蛙蝉鸣,秋看枣柿林,冬赏珩琅雪”,近两年来,珩琅山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芜湖市乡风文明示范村等荣誉。

“除了生态涵养,生活的舒心也是村里老人长寿的重要因素。从家庭到村委,敬老一直是身体力行的传统,梅素珍和胡海堂老人提到的800元钱,就是其中一项具体措施。”珩琅山村党委委员吴佩景解释说,除了享受高龄津贴外,每逢春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还能拿到珩琅山村发放的500-1000元不等的“专属红包”。“专属红包”的资金来源于村级集体经济。据了解,目前珩琅山村以“农业+乡村旅游业”为主导产业,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年纯经营性收入68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珩琅山村还进行“最美家庭”“最美邻居”“孝老爱亲”等评议活动,党员带头开展移风易俗,潜移默化中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长寿村”未来有更多期待

在珩琅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组组长蒋中宝的办公室里,有不少宣传展板,在“合作社工作开展”主题展板中,“珩琅山长寿村”的商标特别醒目,珩琅山的山形、古塔、白鹭、稻田、民居等当地的符号,在蓝绿之间,和谐共处。

“今年3月份申请的‘珩琅山长寿村’商标,已经通过了初步审定,还有一个多月就公示结束了。” 蒋中宝告诉记者,不久的将来,“长寿村”的农产品将走出珩琅山,走进千家万户。

不仅要走出去,还得引进来。珩琅山村正在盘活闲置农房、农闲地等“双闲资源”,专门针对全国的老年群体,利用千家基自然村和梅溪塘自然村发展乡村民宿,打造“农家乐+养老”模式。“可以短住,也可以长租,这个项目已经被浙江温州、江苏镇江的两家公司看中。”蒋中宝告诉记者,目前有正在开发的梅溪塘和鑫鹿堂项目,待开发的千家基“枣文化”、古运河和凤家湾沙滩资源,居家养老助老食堂等公益性项目开始启动……

珩琅山村的未来,写满期待。

大江晚报记者 黄梅 顾娅 文 吴安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