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南陵早2号”水稻提前10天迎来丰收季

字体大小:

(芜湖日报记者 赵丹丹 李贾 林见) 一粒粒水稻灌浆饱满,金黄的麦穗“弯腰”低垂。6月底,在芜湖市南陵县早稻种植区,“南陵早2号”水稻田迎来丰收季。这是全国劳模程太平精心培育的新品种,其成熟期提前10-15天,可有效破解水稻栽种的“老大难”问题——水灾,并优化传统的双季稻种植模式。

南陵县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美称,“南陵大米”亦美名在外,但每年6月下旬进入梅雨季,持续的雨水叠加长江涨水,历史上7月上中旬发生洪水的概率很高,这让很多水稻尚未成熟便“打了水漂”。

农民出身的程太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潜心培育能改变这一问题的水稻新品种。他查阅并分析本地多年来的气象资料,结合双季稻生产面临的现状,把育种目标锁定在特早熟早稻新品种选育上,2012年育成第一个特早熟早稻“化感2205”,并把特早熟早稻品种与直播栽培技术相结合,为特早熟早稻产量水平的提高创造了必备条件。2017年,程太平着手选育高产型特早熟早稻“南陵早2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粮食安全要一个品种一个品种深入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下去。新《种子法》对个人培育新品种给予鼓励和支持,让我对水稻品种研发更有信心。”程太平告诉记者,2021年,“南陵早2号”完成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程序,进入推广阶段,今年在芜湖种植面积已超10万亩,周边的宣城、安庆及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河南也开始引种试种。

“南陵早2号”历经两年生产试验,已被专家评定具备性状稳定、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优势。对此,南陵小红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俞小红深有感受。他说,去年连续的雨水,让田里其他品种水稻被淹后严重倒伏,一亩地赔了一百多元,但300多亩的“南陵早2号”却避开水灾,一亩地挣了三四百元。

“程劳模的水稻新品种,缩短了种植期,能有效避开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7月雨水、洪涝对水稻的影响。”芜湖市农技中心专家丁卫东表示,由于收获季提前,“南陵早2号”还为农户预留了更长的“双抢”时间,不仅不会错过晚稻播种的农时,种植的品种选择余地也更多,这对粮食稳产保供、灾后恢复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程太平扎根一线,专注水稻优良品种选育、种植方式改良等农业科研工作,赢得全国劳模、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等荣誉,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农博士”。“我小学课本上学过一篇文章《十粒米一条命》,粮食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多增收一粒粮,国家粮食安全便多一分保障。种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我愿为此继续奋斗。”程太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