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芜湖

关于合力打造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字体大小:

市民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从更高标准来看,我市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尚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建议:

(一)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制定合规管理政策和流程,设立合规管理部门和岗位,确保合规工作有专人专责。识别合规风险,全面梳理业务流程,识别各个环节潜在的合规风险行为,以便企业有效地开展预防性合规管理工作。强化合规培训,对全体员工实施入职和定期的合规培训。

(二)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推行跨部门联合执法,实施“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对同一个执法检查对象同步进行多个领域执法检查。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实现平台监管、网络监管、远程监管等非现场监管。优化“轻微免罚”容错机制,推进“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服务型执法新模式。

(三)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社会监督机制。畅通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投诉举报渠道,完善问题收集和处理机制。探索外部辅助监督机制,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从“两代表一委员”、企业管理人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中优选“体验官”和“观察员”进行“体验式”“嵌入式”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跟进督促整改。

(四)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打击力度,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依法公示知识产权领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相关部门对违法当事人实施信用联合惩戒。

(五)着力打造公平公正司法保障环境。强化“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搭建对接沟通直通车,精准把握司法尺度和温度,提供更优司法服务。人民法院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最大限度推动涉企案件“快立、快送、快审、快执、快结”。着力做好裁判后半篇文章,用足用活执行措施,兑现胜诉企业合法权益。

(六)推出区域“法治指数体系”。借鉴杭州市余杭区法治指数体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制定《芜湖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对法治建设总体目标进行分解量化,以市场主体实际感受和满意度作为评价核心依据,将评价结果与部门年度工作综合考评结果挂钩,以评促改,以评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