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工作室

芜湖用“三千”打造一块干事立业“金招牌”

字体大小:
来源: 编辑:陈轶敏 头条工作室

人才聚、事业兴。如果把芜湖当下"归零再出发"视作一场新的创业之旅,那么"人",各行业各层次各类型人才,必然是我们的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变量。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吸引、引进、留住、用好人才,芜湖真真切切放在了重要位置:"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加速跑","畅聊早餐会""1%工作法"不遗余力优环境,推出"紫云英人才计划"、组建全省首个人才发展集团、打造"创业芜优"之城,一系列全省领先打出的"组合拳",释放求贤若渴的最大诚意,让芜湖成为招才引智的鲜活样本。

千方百计招引大学生创业就业

产业发展、城市崛起归根到底还要靠人才。而必须正视的是,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在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中,芜湖以364.44万人的人口总量居第20位,总量规模还较小。面对周边江浙沪地区"虹吸效应",芜湖需要把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找准差异竞争的优势。

切入点对准了丰富的高校资源。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芜湖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力争到2025年累计引进大学生30万名"的目标,年均需引进大学生6万名。"十三五"期间,芜湖市年均引进大学生2万人左右,在芜高校年均毕业大学生4万人左右,吸引、留住本地和外地大学生就业创业,成为芜湖面向未来的一步关键"棋"。

一方面,我市大力引导本地大学生留芜创业就业。创新开展"促进就业认知行动",通过"分年级特色宣讲、分专业走访实习、常态化精准招聘",用4年时间逐步提升大学生对芜湖的七个方面认知。

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地大学生来芜创业就业。建立市领导带队赴全国高校招才引智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最高规格推进"紫云英人才计划"各项举措。开展"万名高校学子进百企"直通车活动,搭建高校毕业生与芜湖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依托12个市外高校人才工作站的平台作用,主攻省外重点高校,定期开展主题招聘活动,形成"月有重点、季有主题、年有成果"的宣讲招聘齐头并进的工作模式。

作为一座富含创新基因的城市,芜湖提出打造"创业芜优"之城,设立规模5亿元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力争实现全市政府投资基金母基金规模超过155亿元,为大学生创业汇聚资本"源头活水"。建设不少于30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构建 "众创空间+孵化示范基地+创新创业承载平台"的阶梯式创业孵化体系。支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青年创新创业赛事;组建由青年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创业培训讲师等组成的创业专家团,走进校园,提升创业意识、分享创业经验、提供创业指导,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千家万户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才引智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构建梯次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对于推动行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具有积极意义。

我市现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60余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但是发展规模小、产业分布散、竞争能力弱,服务层次和技术含量偏低,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要发展、转型升级,岗位要匹配,市场要活跃,人力资源服务就需要有更专业的服务来保障。这块"短板",芜湖将怎样补上?

去年9月17日,芜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为全省首家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正式揭牌。引进的上市公司北京科锐国际落户繁昌区,开启了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贯通劳动力、用人单位、政府、学校的优势,我市将鼓励各类所有制人力资源企业发展,打造以咨询、培训、猎聘、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产业,进而推动形成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并重、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行的行业发展格局。

"要科学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扶持人力资源机构,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优化就业创业培训、指导服务,广泛参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开展的各类‘援企稳岗助就业’活动,促进人岗匹配,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参与度和贡献力。"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千锤百炼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支撑发展

技能型人才队伍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市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5倍以上,高技能人才达2倍以上。全市现有技能人才48.1万人,但远不能满足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必须加快构建规模宏大、梯次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确保"十四五"末,我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3万人。

技能人才体现在"用"上。我市强化校企合作,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等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重点围绕高精尖缺职业(工种),推动技工院校面向企业职工提供高端技能培训。着力推进企业与高校深度对接合作,推行订单班、冠名班、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技能人才。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我市打破传统机制束缚,推进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扩大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单位规模,稳慎遴选技工院校、大型龙头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更大范围推动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化认定工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定工作,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激励导向,鼓励企业针对技能人才实行协议薪酬制、专项特殊奖励和中长期激励。一系列技能竞赛,技能大师、杰出工匠的头衔,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城市崛起,实干也靠人。芜湖打出一系列"硬招",一语以概况,便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全市人社系统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始终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形成人才竞争优势,打造人才发展高地,为芜湖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做好人才保障。"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

(全媒体记者 陈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