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芜湖

护好“梧桐树” 做优“生态圈”

字体大小:

原标题:

芜湖市繁昌区开展“上门办公会”,为企解难题,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护好“梧桐树” 做优“生态圈”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芜湖市的繁昌经济开发区。“‘上门办公会’协调解决了道路、用电等问题,帮助我们争分夺秒抢抓工期,不到100天工厂就建成了。”芜湖埃科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继武感慨地说,总投资30亿元、新建年产45万台新能源汽车油电混动变速系统生产线已经投产一个月了,预计年产值将达40亿元。

与赵继武有同感的,还有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永慧。这家企业2020年从西北落户繁昌区,致力3D打印智能铸造,可初来乍到,在引进人才上遇到了难题。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常永慧在繁昌区委书记瞿辉带队上门办公时提出了这个问题。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繁昌区人才发展集团就带着方案主动上门,除了帮助企业参加多场招聘会,还专门为企业与安徽工程大学“牵线搭桥”,今年新招进8名毕业生。

“繁昌是来对了,这里是真‘迎商’。”常永慧告诉记者,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公司总部决定再投资5亿元在繁昌建设二期工厂,今年7月投产以来,月产值达2000万元。

“现有企业再投资,是最实在的招商引资。”繁昌区委书记瞿辉告诉记者,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把企业事当自己事,“上门办公会”就是主动上门、靠前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出点子、指路子,力争用最小的成本、最便捷的方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最大收益。

2022年7月,繁昌区深入践行“1%工作法”,开展“上门办公会”,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轮流每周带队上门、现场办公,面对面精准服务企业,以硬核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构建优质营商环境“生态圈”。

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变“坐在家中等”为“主动上门服务”,不断延伸政府服务企业的触角。繁昌区主动收集诉求,线上通过二维码、“企业家直通车”留言等方式公开征集涉企诉求建议,线下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和企业服务中心开设涉企服务专窗。畅通政企交流,做实干部包保制度,30名处级干部、197名区直单位和乡镇干部联系包保616家“四上”企业与93个省重点项目,每季度开展调研走访,主动问需。

“‘上门办公会’力度大,不仅现场把问题交办给相关部门,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有电话回访,跟踪问题解决进展情况。”常永慧告诉记者。

“建立现场回应制度只是打破部门界限、高效回应涉企诉求的第一步。”繁昌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秉持“把现有企业服务好作为最有说服力的营商环境之一”,繁昌区将企业满意作为“事毕销号”的唯一衡量标准,研究制定《“上门办公会”涉企问题台账“红黄绿”亮牌机制》,不定期开展企业家电话回访和部分实地回访,确保回访全覆盖、问题真解决、企业真满意。

聚焦行业发展面临的用地、用能、用人、融资等共性问题,繁昌区“上门办公会”以点带面、分类施策,切实推动由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如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管理类、技术类人才短缺问题,成立“招才引智”工作专班,开通“人才直播间”,建立人才绿卡制度,创新技能人才招引模式,并拿出“真金白银”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学业和安家费补助。今年以来,繁昌区新招引培育领军人才7名、高端人才71名、招引大学生4189人,新增技能人才1929人。

护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截至目前,繁昌区已连续举办67场“上门办公会”,研究涉企问题364件,办结328件、办结率90.11%。今年以来,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1个,其中企业家推荐签约项目37个、占比45%,现有企业再投资项目20个、总投资46.2亿元。1月至10月,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82.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

安徽日报记者 沈宫石 阮孟玥

转载自11月27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