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工作要求,围绕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医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4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322.97亿元,增长5%;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65亿元,增长7.5%。

一、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

(一)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制造业提质增效。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01亿元,居全省第一位,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利润率分别增加14.4%、14.5%和6.2%,均位居全省前列。1-7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97户,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7户,规上工业税产比提升至110%。上半年汽车首位产业产值增长28.6%、高于去年同期6.7个百分点。服务业平稳恢复。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4%。1-7月,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4%。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45户、限上批零住餐企业380户。发放惠民消费券超1.79亿元,拉动消费超33亿元。文旅市场快速复苏,1-7月累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095.65万人次,同比增长4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20.75亿元,同比增长54.7%。数据集群建设步伐加快。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星载科技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

(二)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成功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城市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创新型城市第27位。新获批省首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1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家、首批产业创新研究院2家,省重点实验室、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11家。发布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榜单10项,单个项目最高支持1000万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52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新增上市企业3家,6家企业报会,优升新能源公司成为我省首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新获批国家级通用航空科技企业1家。

(三)“双招双引”成效明显。1-7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412个,总投资2129.06亿元,其中80亿元以上项目4个;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40个、总投资1273.78亿元,其中80亿元以上项目5个。成功举办2023年紫云英人才日活动。兑现青年英才购房补贴、租房补贴、高层次人才补贴等金额2.52亿元。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0个、高层次人才1705人;新招引大学生就业6.06万人,同比增长32.37%。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出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标准地”出让7704.37亩,占新增工业用地比例达99.9%。入选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积极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发展区建设,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成功揭牌,长三角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在芜成立。自贸片区入选省级制度创新案例12项,1项入选国务院第七批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综合排名连续两个季度居全省三个片区首位;新设企业1935家、签约入驻项目67个、协议引资额242亿元。开工建设国际贸易创新产业园。1-7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02.45亿美元,增长28.98%;芜湖港集装箱吞吐量达85.6万标箱,增长11.9%。上半年累计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66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3万户,其中企业1.7万户,增长36%。累计兑现政策资金28亿元、惠及企业1.2万家。入选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试点城市。

(五)人民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加快实施以激发活力为导向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排名全国120个监测城市第19位。创建人民城市等系列品牌入选全国城市品牌十大创新案例。新开工中小学校12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开工建设、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获批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城市。开工建设17个宜邻中心,建成“芜小园”口袋公园21座,新建和改扩建城市阅读空间30个。江北新区建设不断提速,皖江学院新校区、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城南过江隧道“双线并进”。

(六)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建设数字农业工厂10个,新建、提升高标准农田5.1万亩。大力实施“芜湖大米”示范“128”工程,建成智慧芜湖大米示范基地28.3万亩。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7%;夏粮面积超65万亩,面积、总产、单产再创新高。开工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2个、“四好农村路”提质改造工程316公里。实施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上半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03元,同比增长9%;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超56%。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70个,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11.4%。

(七)民生保障成效显著。暖民心行动稳步推进。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健全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1-7月,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个,新增托位7145个、学位3060个,新增老年食堂(助餐点)160个,整治改造菜市30个。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实现全覆盖,业委会组建率提高至98%。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5万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32个,城镇新增就业8.1万人,同比增长17.73%。生态环境不断转优。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下降8.3%,环境空气优良率82.1%,上升6.6个百分点。1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完成造林绿化2.9万亩。社会治理水平有效提升。开展“清积案、治重复、固基础”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等级生产安全事故。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未来五年“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的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树牢长三角一体化意识、省域副中心意识和首位产业意识,在全国和长三角的坐标系中去谋划未来发展,加快提升产业层级、融通层级、公共服务层级、人才层级、创新层级,不断提升城市层级,强化“芜湖制造”“芜湖服务”“芜湖文创”“芜湖消费”等品牌建设,扩大在全国、长三角地区的标识度和影响力,着力提高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奋力实现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是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和省有关稳经济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断提升政策供给精准度和有效性,扩大“免申即享”政策覆盖面。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统筹有序发放消费券、提质升级“徽动消费·生活芜优”行动,激发城市消费新活力。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增强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力争促进民间投资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力争年内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00个,市级政府性投资增长达到12%以上。高标准落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任务,全面客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首位产业,实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推进“整车+核心零部件+汽车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首位产业产值力争突破3000亿元,支持奇瑞冲击世界500强。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申报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品应用。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围绕产业链培育更多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聚焦打造算力中心城市和智算中心,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打造活跃强劲的创新生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立覆盖创新投入、产出等各类核心指标的“大科技”评价体系。紧扣“产业+科创”,推动龙头企业、大院大所、政府三方共建创新联合体。健全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股权投资基金体系,支撑创新型人才、初创型企业集聚发展。实施高校科技成果捕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市场培育、科技成果产业化等4大行动。完成规上制造企业研发“双清零”行动目标任务。力争全年立项实施市级科技项目300项,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5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数字产业园、梦溪科创走廊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园区,力争2024年底全部投用。

四是打出“双招双引”新攻势。聚焦十大新兴产业25个优势细分领域,以更大力度招引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龙头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面向未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与央企、省属企业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共建、未来产业培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提升国有平台公司支撑力、创新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留用”模式,放大“紫云英人才计划”品牌效应,建好用好紫云英人才驿站,加快推进安徽创新中心建设运营,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把神山音乐节办成展示芜湖开放、时尚、青春、活力的城市IP。

五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试点建设,推动芜湖经开区探索实施“管委会+公司”等运营模式。持续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深化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力争全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2万亩。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深化G60科创走廊区域创新合作,加快建设上海芜湖产业创新中心。推进自贸片区三周年改革试点任务全部落地,推动创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区,加快推进芜宣机场临时开放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工作。完成芜宣机场货站改扩建、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一期项目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塔桥多式联运基地建设。加大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力争全年实现外商投资增长15%。推进外贸倍增行动计划,力争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0亿美元以上。

六是加快建设满意度更高的人民城市。接续开展好人民城市建设“四促”攻坚行动,推动通江大道江北大道至和沈路段改建工程、芜湖空港物流保税园一期、芜湖市院前急救体系能力提升项目、神山智慧体育生态公园等项目建成投用,加快推进城南过江隧道、大工山路快速化(长江路-弋江路)中山南路下穿段等重点项目建设。谋划推进“三山一棠”、步行街改造提升及镜湖地下停车场建设,加快实施镜湖区老船厂、原市委党校、环镜湖等城市更新项目。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实施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确保PM2.5和臭氧“双减双控”等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

七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夯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推进稻米、蔬菜、水产、畜禽、休闲食品等百亿级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建设。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化新阶段农村改革,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办好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八是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推广使用“创业芜优”一体化服务平台。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70%以上。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打造“芜湖康养”民生品牌,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覆盖率达40%。健全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工作长效机制,做好省《民声呼应》、市《民情摘报》反馈问题办理落实和12345便民热线等回复办理。

九是坚决维护发展安全和社会稳定。深入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建立金融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妥善处理好涉众型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个狠抓”专项行动,突出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开展“重源头、防重复、促满意”专项行动,提升信访工作能力。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力争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十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把政府各项工作融入全国发展的大格局、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全省发展的要求中去谋划和推进,当好中央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深化政府系统“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作风大提升、能力大提升、任务大落实”,坚决做到“六破六立”。推动学习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各级各部门专业化水平。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强化“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推动各级各部门“主动跨出一步”,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