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芜湖经开区:从“无中生有”到“三十而励”

字体大小:

银湖公园美不胜收,经开区产城融合硕果累累。(图片由经开区提供)

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中,1993年对芜湖而言,绝对是值得铭记的时间点:当年4月,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安徽省和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自此,经开区逐步确立了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项目建设主阵地”的地位。

通过30年的风雨兼程、锐意发展,通过一代代决策者、建设者的孜孜以求、接续奋斗,经开区从建区之初的0.5平方公里起步,扩展到今天管理面积138.28平方公里,2022年以占全市2.3%的面积贡献了全市14.5%的地区生产总值和34.9%的规上工业产值。

“三十而立”的经开区,讲述的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自立故事,一个“三十而励”的自强故事,一个前景广阔的梦想故事。

紧跟时代、敢为人先

催生了不平凡的经开区

有的事物,从诞生之初就决定了它所肩负的不凡使命,所锚定的宏伟目标。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1990年,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次年,芜湖港被批准对外轮开放;1992年,国务院设五个城市为第一批沿江开放城市,芜湖位列其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芜湖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经开区的垦荒者们胸怀着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肩负着对城市和人民的高度负责,承载着富民强区的希望和梦想,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和超乎寻常的毅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各项工作。

经开区历尽艰难揭牌后,工作重心开始转移,进入招商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的轨道。一方面,四面出击、八方招引,拓宽招商渠道,提高项目投资规模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坚持以工业企业为主、以大项目支撑、以科技进步兴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经开区发展迅速,1997年随着正大、台塑、一汽、VDO、可耐福、川崎重工、西门子等一大批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了经开区在新世纪初的三大产业集群——“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电器”。经开区及时调整步伐,把招商与选商相结合,狠抓产业链龙头企业招商和优质配套企业招商。很快,奇瑞、美的联袂而来,为经开区经济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引擎。

到了30周岁的今天,经开区“6+1”产业体系集聚发展,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新材料3大主导产业,新型显示、光伏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3大战新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前景良好。目前共招引培育各类市场主体1.3万余家,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1家,上市公司投资企业80家,本土上市公司12家,高新技术企业274家,规上工业企业超300家,常住和外来就业人口超20万人。2022年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7亿元、增长8.3%、居全市第1,是1995年的82倍!

回顾经开区一路走来的不凡历程,既有拿到“户口本”时的曲折与喜悦,也有创造奇瑞等头部品牌的艰辛和振奋,还有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的用心与自豪。经开区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一代代人为之付出的心血和智慧。

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造就了了不起的经开区

“十四五”以来,经开区保持以“加速度”“高质量”为特征的良好发展态势。2022年,经开区在商务部公布的中部68家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位列第2,在全省12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位列第3。

一组数据以及企业和项目名录,或许更能说明经开区在“三十而立”时的百花齐放、星光璀璨——

奇瑞、美的、楚江、海螺、信义、隆基、长信、三安、伯特利、人本、瑞鹄、富春、中车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在经开区落户发展,楚江新材成为芜湖市首个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大陆电子、江森日立、马瑞利、纬湃电子、庞贝捷等160余家外资企业纷纷在经开区投资兴业;

实现进出口总额从1995年的0.3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83.3亿美元、占全市总量61%,30年来进出口总额翻了278倍,年均增速超22%;

2022年经开区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226.9亿元,增长18.8%、居全市第1、占全市34.9%;

2022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0个,总投资811.7亿元,居全市第1;目前重点在建的百亿级项目有6个,全部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约2200亿元;重点在谈项目80个,总投资近2000亿元;

2022年全年新引进领军人才11人、高端人才138人,新招引大学生1.36万人,各层次人才招引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经开区始终坚定推进产城融合,不断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路网桥梁、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用心打造好“城市一刻钟生活圈”——

与安师大、芜湖一中教育集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12所中小学、9所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100%;

与市一院共建城市紧密医疗联合体,市六院综合楼项目今年下半年即将建成使用,目前共有各类医疗机构44家;

累计投入近百亿元,新建道路超2万米,凤鸣湖、银湖、蜻蜓湖正在加快改造提升,银湖公园、城北中心公园开门迎客,成为居民“打卡”新地标;

……

坚持为企服务促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同频共振、互融互促。经开区在追求卓越和勇攀高峰中,进一步提升产业、融通、公共服务、人才、创新五个层级,进一步发挥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项目建设主阵地作用,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懈怠的干劲,努力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动挑大梁、作先锋、打头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追逐梦想、永无止境

憧憬着更美好的经开区

而立之年,经开区又站在了新起点。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对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奋斗目标,经开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全力打造“四个经开”,用心当好全市产城融合新典范,矢志为芜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经开区提出,从现在起到2027年,要全力打造“四个经开”。“四个经开”涵盖了未来5年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给人以无限憧憬和希望——

全力打造经济发达、产业兴旺的“活力经开”,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协同”为核心,全力支持以奇瑞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链、以美的为龙头的家电产业链、以信义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楚江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链、以长信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以中车为龙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5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200亿元,将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将智能家电、新材料打造成国家级产业集群,将光伏新能源、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打造成长三角具有引领性的产业集群,力争经开区在商务部综合考核排名进入全国前10强。

全力打造创新驱动、人才集聚的“科创经开”,构筑开发开放新高地。加快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盘活规划1万亩产业用地、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池、建设300万平方米产业加速器,高标准建设城市科创走廊,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30个以上,省级研发平台200个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大力引进领军人才、海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新引进大学学历及以上人才10万人,常住和外来就业人口向30万迈进,加快建设人才集聚新高地。

全力打造业态丰富、生态优美的“品质经开”,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依托凤鸣湖、银湖、蜻蜓湖和天门山、龙山资源禀赋,通过腾笼换鸟、盘整村级工业园,拓展发展新空间,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绿色新能源、新型显示特色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建设完善一批高端商业商务设施,规划建设国际社区,以国际水准布局教育医疗商务资源,不断优化区域生态和人居环境,将“三湖”区域高标准建设成为城市绿色生态曼谷。

全力打造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暖心经开”,展示城市亮丽新名片。让民生福祉与产业朝气并存,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积极创建“双应”党组织和充分就业社区,以“绣花”功夫建设最干净城市,打造若干个集商务、休闲、文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复合功能街区,加快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停车位1万个以上,新建生态公园和口袋公园10个以上,让广大居民实现“开窗见绿、出门进园”,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绘就美丽家园新画卷。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跨过而立之年,经开区踏上了新征程。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前景无比广阔,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经开区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群众一致表示:“一定大力弘扬建区之初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勇攀高峰,努力干出一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事业,努力把经开区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芜湖日报记者 张申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