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芜湖

聚焦“四个推进” 强化兜底保障 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字体大小:

近年来,我市着力完善四项举措,切实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以实际行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一、推进创新创制,科学合理扩围。近两年,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创新保障措施,把更多困难群众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将低收入家庭中重残重病人员按“单人户”纳入低保,将三级、四级精神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参照重残管理;降低低收入家庭准入门槛,按照人均收入低于2倍低保标准认定;积极探索将非本市户籍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纳入低保保障;将临时救助对象拓展到所有常住人口和在本市范围发生急难情况的外地务工人员;在因病支出扣减上,突破合规费用限制,将更多的因病致贫家庭纳入保障,政策可及性大大提高。低保等救助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今年低保标准达794元/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1033元/月,稳居全省前列,对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众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2814万元,连续四个月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累计1600.66万元。

二、推进数据赋能,助力精准救助。依托我市大数据先发优势,建立“大数据+铁脚板”主动发现机制。线上,搭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由民政、医保、残联等11个部门实行数据共享,建成汇集11万余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强化数据分析预警功能,及时比对发现阶段性医疗支出较大等致困预警线索;线下,推进“铁脚板”摸排,通过村(居)干部定期走访,主动摸排辖区突发急难家庭,及时精准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10月底,平台发布预警任务13009项,累计将符合救助条件的9314人纳入救助范围,占预警总数72%。

三、推进放权简证,提高救助效率。在全省率先完成救助审核确认权下放,全市9个县市区的71个镇(街)均实现低保、特困等救助项目“一站式”受理。注重流程重构,低保、特困审核确认时限从改革前的45个工作日缩减到现在的20个工作日。注重简证便民,推行“一证一本一书”改革,简化各类证明材料,通过抓取大数据比对核实信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方便困难群众,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

四、推进多元参与,优化救助服务。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慈善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救助,连续三年创建“情满江城 共享小康”救助服务品牌,统筹社会资源,今年全市投入844万元,购买服务项目35个,打造了“一米阳光”“爱·护航”等服务品牌。制定《关于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村(居)“救急难”慈善互助机构建设,截至目前,已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的村(居)762个,具备慈善帮扶性质的社区社会组织累计700余家,其中,资金规模超50万元的社区慈善互助组织11家,覆盖率达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