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历经千年沉淀,芜湖这座公园最美绽放

字体大小:
来源: 编辑:苏慧 大江资讯

“春谷城北数十里,有一湖焉,其名为奎。”

放眼奎湖千顷烟波之上,一千八百多年前,三国名将——南陵首任县令周公瑾在这里意气风发,指点数万水师……

漫步湖岸边水榭亭台,湖畔的酒仙坊里,至今还流传着一千两百多年前,诗仙李白在这里指井水为美酒的惬意洒脱……

“点染风光、隐逸休夸太白;绘图烟景、游优不让范蠡。”清代奎湖乡人强立的《奎湖赋》将奎湖的静与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湖碧水,静谧流转已是千年岁月,历史的沉淀,在微荡的春风里,如今又激起新的水花。

大江资讯记者从相关主管部门获悉,自2014奎湖被批准试点建设省级湿地公园以来,相关部门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在湿地保护与修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及合理利用社区融合等方面积极开展创建工作。2022年3月,奎湖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验收,自此,奎湖成为芜湖市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省级湿地公园。

文化历史底蕴深厚似天上奎星散布 故名奎湖

奎湖位于许镇镇境内,紧依205国道,地处青弋江、漳河流域下游水网地区,距芜湖市中心约25公里,总面积约505.37公顷。据点校版民国《南陵县志》记载:“奎潭,今名奎湖,县北六十五里,共九十九汊,三关三锁,中有七墩,状类奎星,故名。”

奎湖九十九个汊,其中又有七墩六段,迂迴环绕、曲折相通,水中有陆,陆中有水,刚柔相济,凹凸连绵,别具一番风情。湖中七个小墩岛,因其形状酷似天上的奎星,故名奎湖。

奎湖不仅风光秀丽,还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据安徽奎湖省级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强金华介绍,南陵县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来,在许镇镇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9处,其中在奎湖范围内发现两处,即商周时期的上石门遗址、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福遗址。

早在4000年前,奎湖周边就有大量的先民在此长期居住、生活,从事农渔牧生产活动。特别是三国时期这里发生了许多历史故事,周瑜在此设立训练水师基地,检阅指挥千军万马的点将台;流传已久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典故;还有周瑜与小乔在此共结连理的故事……

退渔还湖、退耕还湿、退居还湿

一期基础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

奎湖省级湿地公园原为奎湖国有渔场,项目规划总面积505.37公顷(其中湿地保育区228.42公顷、恢复重建区131.25公顷、宣教展示区23.23公顷、合理利用区116.13公顷、管理服务区6.3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原生态、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及湿地景观景点资源。

强金华告诉大江资讯记者,奎湖省级湿地公园生态治理项目功能定位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科普宣教、湿地修复、集水上运动、体育竞技、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商务会议、风情度假、生态人居、异地养老等为一体,分三期建成,其中总投资2.5亿元的一期基础建设项目现已全部完成,建设完成奎湖环湖道路约12公里、拱桥6座、 栈桥一座及沿线排水系统及绿化照明设施,完善游园入口、配备游客接待中心,建成340平方米湿地科普宣教场馆、观鸟台、停车位等重要配套设施。

2021年,投入800万元的奎湖二期生态修复项目也全部完成,含地形梳理、绿化补植、退耕还湿,种植本地适生乔木2500余棵,种植灌木及水生植物8万平方米,完成湿地沿岸千亩生态景观修复和水质提升,运用隔离沟、步道、景观石等设施,引导人流远离核心生态区域,保护湿地环境。

据介绍,奎湖省级湿地公园还投资480余万建成覆盖全园的视频监控系统,全天候进行监测监控,保护公园野生动植物(含陆生、水生)资源。如今,奎湖湿地公园水质达到或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已成为皖南地区雁鸭类的主要越冬地之一,且连续几年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天鹅迁徙栖息于此。

生态教育 科研监测

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普宣教体系

“2019年—2020年,奎湖湿地公园共记录到鸟类12目32科7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Ⅱ级保护鸟类16种。”据强金华介绍,奎湖湿地的动物多样性丰富,野生动物28目47科113种,其中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种(小天鹅),省Ⅰ级保护动物1种(灰喜鹊),省Ⅱ级保护动物14种。植物39科87属116种,有垂柳、枫杨、稻、芦苇、长苞香蒲、菰、莲、水鳖等奎湖湿地稀有性或独特性植物。

强金华告诉大江资讯记者,多样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能更好地发挥湿地自然公园的科普宣教作用。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将原文武学校教学楼一楼改建成科普宣教馆,通过图片文字、LED显示屏、触摸互动系统、动植物标本、互动投影视频、沙盘模型等一系列声、光、电等技术,充分发挥奎湖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功能。

公园还建设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教内容体系,针对不同对象特别是学龄儿童等开发了丰富多样的生态教育活动,如奎湖龙舟赛、端午民俗文化节、环湖健步走等。据了解,该公园自试点建设以来,已举办数十场自然教育活动,接待人次年均十余万人。

另外,奎湖省级湿地公园在科研监测方面,形成了《安徽南陵奎湖省级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环境考察报告》。公园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立了专家咨询制度,定期开展专题科学研究,培养湿地管理的科研技术人才。

共管共治共享

生态湿地公园与社区村居融合

湖面烟波千顷,门前杨柳依水,村容干净整洁,居民安居乐业,静谧优美的奎湖岸边,一派和谐景象。依水而建,傍湖而生,村居与湖水和谐共存,村民与生态融合共生。

奎湖省级湿地公园在创建开发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与周边社区村居的和谐发展,为了更好地协调与社区的发展关系,推动湿地公园与社区、村居文明共建,公园和村委会积极开展合作,成立了村民志愿者团队,定期开展社区居民湿地与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公园注重乡村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努力提高村民对本地资源和公园形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共同打造了美好水乡。

当地居民也积极参与奎湖湿地的环境维护工作,其中党员和学生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园通过组织清理垃圾等志愿者活动,增强了当地公众湿地保护意识,使公众成为湿地的共同管理者。

自然湿地和水乡村舍共生,通过道路及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河道疏浚、污水处理及生态恢复工程,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共同推行社区与公园的共同管理,实现共管共治共享。

水清、岸绿、景美

奎湖省级湿地公园向美重生

“保护优先、统筹规划、科学修复、适度利用、持续发展。”强金华告诉大江资讯记者,下一步,公园管理方将协调各部门,遵循保护优先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湿地保护、合理利用、功能展示及科普宣教等方面继续发挥示范作用,同时努力在生态旅游、构建保护利用共同体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强金华称,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公园,在保护物种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上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强调回归自然,保护生态,湿地自然环境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要素,在宣传景区旅游资源价值的同时,更要强调它所带来的环保价值,让社会公众认识到生态旅游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融合统一。

泛舟奎湖如置身西子,却比西湖更有一番风情。据了解,奎湖省级湿地自然公园不仅使得生态环境大变样,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效益,在湿地保护优先的原则下,2021年,奎湖省级湿地自然公园接待各类游客超过60万人次,带动了周边服务业收入约400余万元。

“打好‘管理、治理、护理’组合拳,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强金华称,经过多年的建设,奎湖省级湿地自然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日益完善,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目前已逐步构建生态系统健康、湿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科普宣教设施完备、文化底蕴深厚的省级湿地公园,成为芜湖生态旅游资源中,游客亲近自然的绝佳地。

回溯过往,历史的长河中一段段印记在奎湖的烟波浩荡中飘散远去,只有这一湖碧水,历经千年沉淀,如今又绝美绽放,历史的文化底蕴与自然的风光禀赋融为一体。

“玉盘坠湖底,满湖泛银波”,这座静谧而绝美的芜湖“后花园”值得你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