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新闻

鸠江区沈巷镇探索实施“1155”工作机制夯实“扫黄打非”工作基础

字体大小:
来源: 编辑:许森 历史专题新闻

鸠江区沈巷镇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平台,强化共享共建,协调联动,运用“1155”工作机制,着力打通“扫黄打非”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筑牢基层“扫黄打非”红色堡垒”,推动“扫黄打非”工作全覆盖。

“11”即一个核心一个平台。沈巷镇以党组织领导为核心,依托镇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平台,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将“扫黄打非”工作渗透到全镇工作的方方面面,构建团体协同、公众参与的“扫黄打非”工作新格局。

“扫黄打非”是党管意识形态的重要抓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扫黄打非”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都在基层。推进“扫黄打非”工作是维护群众利益和确保“扫黄打非”保持生命力的根本保障。沈巷镇党委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扫黄打非”工作全过程,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全局的核心作用,在各村居建立“扫黄打非”联络点阵地,共计23个,充分发挥村居两委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群议事点,将党的各项工作宣传到千家万户。同时建立每月镇包保联系人走访村居工作制度,持续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点,推动“扫黄打非”工作扎根基层,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有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筑牢意识形态和宣传阵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健康向上、规范有序的文化环境,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

沈巷镇依托镇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平台,整合村居家长学校、道德讲堂、综合文化中心等资源,办好主题党日“红色课堂”、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等平台结合科技、文化、卫生、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走进辖区中小学、幼儿园为青少年开展“护苗”专项行动,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利用“3.5”学雷锋志愿服务日、“3.15”国际消费者维权日、“4.26”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6.1儿童节以及“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大力开展广场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媒体、网络、微信进行宣传报道,推动“扫黄打非”政策法规等入心入脑。持续推进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依托现有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将文化市场和“扫黄打非”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开展“护航”专项行动,对辖区网吧、娱乐场所,健身会所,书店等进行全面督查,全面净化镇区的文化空间。完善“一站点三员”队伍,即每个村设立一个联络点,配备联络员,担负区域内“扫黄打非”工作信息员、监督员、宣传员,发挥“五老”人员的社会作用,为“扫黄打非”注入基础力量。

“55”即“五抓五推”的工作机制。一是抓规范化建设,以“六有”工作标准,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强化意识形态责任制在基层的落实,不断巩固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阵地,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和镇党委联系点制度,让人人都有责任田。二是抓示范点建设,推进“辐射”带动;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推进扫黄打非工作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提升了辖区日常监管工作效能,开创基层村居“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工作新局面。三是抓氛围营造,推进宣传有力。通过制作“扫黄打非”标牌、悬挂工作职责、制度、设立宣传橱窗、宣传小景、举报电话等,营造“扫黄打非”工作宣传氛围。四是抓分类融合,推进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净网”、“护苗”、“秋风”三大专项行动,落实“扫黄打非”重点。五是抓精品文艺活动,推进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群众喜爱的各类文艺活动,自行创作独具色彩的文艺精品,结合“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镇第七届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周、以案说法、美好沈巷等文艺精品,引导居民树立自觉抵制各类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的意识,杜绝知识产权犯罪,努力净化社会环境,扫除文化垃圾,打出晴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