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老”到“享老”的温暖实践
养老护理员上门为老人服务
沐浴椅
床头呼叫器
U型上翻扶手(马桶扶手)
“现在洗澡再也不怕摔跤了,护理员每周都来帮忙,还陪我聊聊天,这日子过得舒心!”76岁的独居老人周少财指着新安装的沐浴椅和紧急呼叫器,笑容满面地说道。这样的场景,正是芜湖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以下简称“提升行动”)成效的生动缩影。
2024年9月,芜湖市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城市,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重点为低保家庭、分散特困供养对象和低保边缘家庭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预计将完成不少于188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不少于3550人次。
经过专业人士实施的老人家庭适老化及智能化改造,和专业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使“周爷爷们”过上了舒心的晚年生活,实现了“养老”到“享老”的幸福转变。2024年以来,芜湖市连续两次获民政部通报表扬,彰显了这项民生工程的创新性与实效性。
家庭养老床位
小改造托起大民生
4月9日上午,天气晴好。家住繁昌区繁阳镇横东村的村民高昌华借助老人购物助行车,在老伴的陪伴下,在村口里遛弯。
今年76岁的空巢老人高昌华腿脚行动不便,出行依赖老伴照料。去年,他被列入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和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名单,享受到了“量身定制”的适老化设施,包括轮式助浴椅、适老座椅、专用餐具等全套设备。家中不仅接入了宽带网络,还配备了智能监控系统,让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能够随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为了老人安全考虑,民政部门为他们进行了电路和开关插座改造,还为他们安装了床头呼叫器、烟感报警器等。此外,护理人员会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他们身兼数职:既是照料生活起居的贴心管家,又是排解情绪的心理咨询师,更是守护健康的专业看护,给予长者全方位的温暖照护。
“改造时,我们充分考虑老人的特殊需求和日常生活习惯,尤其对卧室、厨房、洗手间这几个老年人高频生活空间进行精心改造,为他配置了洗浴坐便两用椅、防滑地垫、卫生间U型上翻扶手、一字扶手。”第三方服务公司江苏安康通的项目经理丁顺介绍。
据悉,芜湖市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并非简单的硬件改造,而是融合了智能化管理。根据老年人失能程度和居家环境,民政部门为其安装网络连接、紧急呼叫、活动监测等设备,并能够通过智能化手段进行远程监测和动态管理,对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和异常情况及时响应并进行应急处置。例如,紧急呼叫器可直连服务平台,烟感报警器能实时监测火灾隐患,有效降低了独居老人的安全风险。
居家上门服务
让养老“零距离”
“我们定期上门为老人助浴、按摩、做家务,打扫卫生,使老年人在家享受‘类机构’专业照护服务,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相贯通、相融合。”江苏安康通的养老护理员程璐瑶表示,“助浴、助洁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健康管理。”记者了解到,像程璐瑶这样的养老护理员南陵县有80多名,每次的服务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在干活的同时还要陪老人聊聊天,排解老人寂寞。
家住南陵县籍山镇的潘成孝今年62岁,2004年因车祸事故导致重度偏瘫,长年卧床。自从成为提升行动服务对象后,程璐瑶和同事每周都会过来给他助浴、打扫卫生、清洗衣服,极大地缓解了家庭的照护压力。潘成孝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他说:“现在每周都能舒舒服服洗个澡,身上清爽了,心里也畅快多了。”
满足像潘成孝这样家庭的居家生活、康复护理需求,居家上门服务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满足老年人“在家门口养老”的需求,让低收入特殊困难老人享受到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我市依托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引导专业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家庭床位改造、为老人提供助洁、助餐、助浴、助行等服务。
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提升行动中,我市采取广泛宣传、重点摸排、实地走访等形式,联合服务商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身体状况、自理能力等进行精准评估,按照不同类型居家老年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多元化、精准化服务,切实做到一户一案、一人一策。通过为老人提供适合使用的居家设施,配备辅助性适老化产品,改善老人居家生活照料条件,提升老人居家养老生活品质;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制定灵活多样、自由选择的精细化居家上门“服务包”,通过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应急服务等专业技能人员,定期上门提供助洁、助浴、助行、健康管理等居家养老服务,让老人在家享受到高质量居家养老服务。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正在芜湖的街巷村落间悄然发生。正如潘成孝老人在送给江苏安康通公司的锦旗中写的:“精心护理献爱心,无微不至送温暖。”
大江晚报记者 奚璟 彭璐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