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特殊困难老人 让关爱具象 让温暖延伸
工作人员探访特殊困难老人
“老有所养”是所有人,尤其是老年人朴实而殷切的期盼。然而,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很多实际困难,尤其是居家安全风险不容小视。为有效解决特殊困难老人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我市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切实让关爱具象、让温暖延伸。
一条热线搭起爱心桥 “96365”为特困老人保驾护航
日前,芜湖援通智能化养老服务呼叫中心接到马塘街道弋江嘉园社区薛爷爷拨通的96365紧急求助,老人告知工作人员自己在家摔倒了。平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做出响应,老人的结对助老员立刻赶到老人家中及时救助,让人欣慰的是老人平安脱险。
96365,对于特殊困难老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条“救命”热线,还是一条“有爱心”的热线。“您好,这里是96365为老服务热线,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我家里的药吃完了,天太热了我腿脚又不方便,可以帮我买点药吗?”近日,家住鸠江区湾里街道的晋英福老人拨打了96365为老服务热线,寻求工作人员帮忙代购。记者获悉,今年71岁的晋英福,为鸠江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项目受益对象,长期独居,子女在外打工,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再加上腿脚不便等诸多因素,老人后顾之忧愈加明显。
“我父亲平时独自居住,我们工作忙也很少有时间能看望他们,长期不在身边就怕犯个病,出个意外,都没办法及时联系到我们。现在好了,有了96365热线,平台工作人员还时不时打电话来问候,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晋英福的女儿充满感激地说。
很多老年人行动不便,子女也不在身边,为防止发生意外,多一条热线,就会给老人多一种求救、救助渠道。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芜湖援通智能化养老服务中心已陆续在鸠江区、经开区、镜湖区、弋江区、繁昌区实施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项目,受益总人数达到3570余人。下一步,芜湖援通将继续发挥“96365”一号通热线优势,健全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做到及时发现、有效防范、稳妥化解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兜牢安全底线,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养老”变“享老” 助老员守护特困老人
助老员是关爱特殊困难老人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用爱心与责任构筑起温暖呵护,让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与关怀。
前几天,居住在弋江区马塘街道的张爷爷发现家中冰箱突然不制冷了。张爷爷是分散特困供养老人,平日很少出门采购,很依赖冰箱保存食物和药品。冰箱突然不能使用让他措手不及,尤其是在连续高温的夏日里,食物和药物的保存成了一个大问题。
张爷爷告诉记者,这台冰箱虽然使用了很久,但是一直正常运行。由于老人对家电维修不熟悉,再加上行动不便,他第一时间就想到联系芜湖援通助老员。助老员得知信息后迅速赶到老人家中,并协调专业维修人员上门检查冰箱。
维修人员经过检查后发现,冰箱的故障并非是因为高温天气,而是由于冰箱内部的一个关键部件老化损坏所致。这个部件可以更换,并且维修费用并不高。在助老员的帮助下,老人的冰箱很快得到了修复,又恢复了正常工作,老人很高兴:“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我看都不如助老员师傅贴心!”
据悉,弋江区民政局通过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引入优秀服务组织,为全区1800多名60岁以上分散特困、低保和计划生育特扶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紧急救助、精神陪护等多项暖心服务,让那些困难老人“养老”变“享老”。
探访服务不间断 关爱特困老人“不掉线”
“您在这边吃得习惯吗?住得舒心吗?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吗?”近日,鸠江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到中铁上海局芜湖医院探访慰问特困失能老人张本意,以拉家常的形式与老人谈心交流,并送上水果、牛奶及其他营养品。“我在这里住得很舒服,24小时都有人照应,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老人满脸笑意地告诉记者,这些工作人员会定期上门看望,还会和他聊天,提醒他不要对着空调风口吹,少吃寒凉食物……
记者了解到,家住白茆镇的张本意老人,今年72岁,身患慢性骨髓炎,由于病症较严重,需长期坐轮椅,几乎没有自理能力。工作人员通过每月探访,面对面了解老人的想法,不断挖掘老人的实际需求,积极链接渠道,帮助老人解决问题。此外,前来探访的工作人员还会仔细询问医生、护士关于老人的用药以及身体状况,鼓励老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早日康复。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为进一步关爱特困人群,促进特困兜底托养服务。鸠江区民政局每月对5名长期住院且特困失能精神病老人进行探访,及时了解老人身体及生活状况,提醒老人尽量减少外出,并送上慰问品,为特殊群体筑起“温暖防线”。
大江晚报记者 彭璐 文 奚璟 摄 丁端 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