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暖新闻

“小老师”和孩子们在这个爱心教室里“双向奔赴”

字体大小:

防溺水知识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社区工作者曹学妹(左一)与何玉婷(右一)正在教孩子们绘画

马安帅正在辅导孩子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实际行动温暖他人,也照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芜湖湾里街道凤鸣湖社区爱心教室里就有这样一群志愿者“小老师”,他们热心公益,坚持不懈,服务流动儿童,让其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小老师”丁艺说:“别人肯定认为我们服务流动儿童,是孩子们从爱心教室里得到了关爱,其实不然,爱心教室更多地改变了我们,照亮了我们的人生路。”

1 流动儿童:“小老师”就像大哥哥大姐姐

凤鸣湖社区有一些孩子是流动儿童,家长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子女。社区周边环湖,防溺水工作刻不容缓。为此,2009年由湾里街道凤鸣湖社区、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商贸职业学院共同创建凤鸣湖社区爱心教室,专门服务流动儿童和双职工子女,确保孩子们放假有的学、有地方可去。2021年,安徽工程大学也加入进来。

6月8日,周六一大早,7岁的李想(化名)就来到爱心教室,先在“小老师”丁艺的辅导下完成学校布置的一些作业,又让“小老师”马安帅陪读画册《动物世界》,听一听动物的趣事。后来,他又被爱心教室黑板上的防溺水图画吸引,另一个“小老师”注意到了,赶紧过来向她讲解预防溺水的相关知识。在爱心教室里,李想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趣味的上午。她说:“‘小老师’就像我的大哥哥大姐姐。”

记者发现,在爱心教室,“小老师”根据不同孩子们的需求,分类辅导相应课程。为了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还教授绘画、唱歌、舞蹈等才艺,传授棋类、魔方等益智类游戏。这里不仅让孩子们学习有进步,天赋得以发掘;还能让他们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爱心教室的存在,解决了家长假期无人带娃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社区与高校之间的交流,构造了党建引领、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面貌。如今,凤鸣湖社区爱心教室先后荣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安徽省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典型,安徽省、长三角地区教育特色地方品牌项目,安徽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称号。

2 志愿者“小老师”:提升了自己,性格越来越好

爱心教室关爱着孩子们,同样也关爱着志愿者“小老师”。

丁艺是安徽工程大学材料学院大三学子,已经在爱心教室里教学3个年头了。6月8日,他从学校出发,途中花了1个多小时,8点多一点,赶到爱心教室,立马开始一对一辅导孩子作业。“我以前社恐得厉害,有点怕人,比较怯场,不敢讲话。来到爱心教室后,和孩子们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敬老爱老活动,和不同年龄段的人打交道,提升了语言交际的能力。如今我不再社恐了,与陌生人交流自信了。爱心教室帮我提升了自己。感谢社区提供这个平台,让我们也得到了关爱。”

马安帅是安徽工程大学机械系大一学子,也在爱心教室服务半年多了。马安帅说:“孩子们很聪明,作业很少有错误。他们也很乖,十分尊重我们。我感觉我真的没有教他们什么,我更多的是给予陪伴。”马安帅说他以前性格不好,常常发脾气,爱心教室半年多的生活让他学会了如何和孩子们相处,“有时候,我心情不好,但周末一来爱心教室,苦恼就消除了很多,心情顿时变得好起来。”

马安帅辅导作业时还发现,孩子们的作业课程有超前现象,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能接受,但有的孩子遇到超前课程作业,就很难受。“我觉得学校尽量不要超前超纲教学。”

何玉婷不仅是凤鸣湖社区工作人员,也是爱心教室里的“小老师”。她毕业于安徽商贸职业学院,2016年学生时期参加社会实践,分配到凤鸣湖社区爱心教室,毕业后考进了社区,又回到了爱心教室。“真是机缘巧合!”何玉婷说,“仿佛命运将我与爱心教室牵连起来。”

记者了解到,爱心教室由社区直接管理,已坚持运营15年,着实不容易,其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区,多一份爱心就少一份冷漠,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温暖。何玉婷呼吁社会和企业关注爱心教室的未来,“一切为了孩子,希望多点关注。”

鸠江区湾里街道凤鸣湖社区位于经济开发区中心,东临生态保护区凤鸣湖,南至越秀路,西接凤鸣湖南路,北与凤鸣湖大桥接壤。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466人,流动人口达1200人,有4个网格,社区党委下辖4个支部,共有党员119名。社区先后获得安徽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芜湖市充分就业社区、全省“无诈”示范主体·无诈社区等称号。社区创办的“爱心教室”获评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安徽省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典型,安徽省、长三角地区教育特色地方品牌项目,安徽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

大江晚报记者 汪鑫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