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汇聚 同龄人也能贡献力量
日前,大记者和小记者来到了弋江区星望家长支援中心(下称“星望中心”)。在中心负责人,同时也是“安徽好人”沈萍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几位可爱的“星孩”,也了解了这个“了不起”的组织。
一个坚强的母亲、一名特殊的乐器老师、一个心智障碍群体组织的负责人……沈萍的身上有着很多的标签,也承载着许多家庭的希望。自儿子睿睿被确诊为自闭症,15年来她坚持为孩子治疗、训练。
2017年8月,沈萍牵头成立了“芜湖市弋江区星望家长支援中心”,积极服务心智障碍群体,帮助自闭儿童康复,使特殊家庭走出阴霾。目前,已有468个家庭加入中心。她本人也接连获得“三山好人”“芜湖好人”、芜湖市“最美志愿者”“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在“星望中心”,记者眼前的沈萍如一位普通的母亲,朴素的衣着,热情的谈吐,略带方言的口音,未满50岁却已有不少白发。她带着小记者刘家晴前往手工刺绣室,和四位正在学习的“星孩”见面。孩子们互相做了自我介绍,星孩们大方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刺绣作品,并送给小记者作为礼物。
“沈老师,您每天和同学们在一起,快乐吗?”或许是受到课堂中快乐氛围的感染,小记者刘家晴提出了这个问题。“从心底说,我面对这些孩子,不可避免会看到很多负能量。但当每一个孩子稍有进步的时候,看到他们还有无限的可能去开发的时候,我又会感到由衷的快乐。”
记者看到,“星望中心”建立了烘焙室、刺绣室、手工室等许多功能室,沈萍将它们的作用称为“转型”。“为了帮助一些高功能孩子最终走向社会,我们要对他们的手功能进行锻炼。这样后面政府的辅助性就业点一成立,他们马上就能上岗有活做。”
记者从沈萍处了解到,芜湖正积极推进中大龄心智障碍群体的辅助性就业,通过安排他们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岗位,给予他们自主生活的机会,这也是沈萍最希望看到的——孩子们独立走向社会。
除了在中心学习,沈萍还经常带孩子们外出活动,暑期也会举办夏令营。前不久她就带着六名“同学”前往南京短途旅游,最大的26岁,最小的12岁,“取票、过安检、看车次、找座位,我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让他们学会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公众场合的礼仪”。
在和“星孩”们互动时,记者注意到他们穿着的文化衫印着字样“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我希望能汇聚点滴力量,让全社会看到、认识、帮扶这个特殊群体,让星孩们的路能走得更宽更远。”沈萍也期待着能有更多像小记者这样的普通孩子来中心做志愿者,走近这群特殊的同龄人,共同成长。
大江晚报记者 程茜 实习生 柯思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