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暖新闻

她扎根农村25载 教书育人默默耕耘

字体大小:
来源: 编辑:张清晨 暖新闻

43岁的孙水凤是陶辛小学教师,自1997年走上农村教师岗位以来,孙水凤一直尽职尽责,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扎根农村沃土,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她是农村孩子的守护者,对留守儿童、问题学生、残疾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满腔的心血与关爱,用爱心温暖残疾孩子的心灵,用耐心拉回走向“悬崖”的问题学生,用责任心给特殊孩子送教上门。

“农村的孩子们更加需要我”

18岁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孙水凤,毅然走上乡村从教之路。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家长文化层次不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使乡村教学更难抓。在农村,孙水凤了解到,一个班上四五十个学生里,家长是大学文化的几乎没有,高中水平也较少,很多家长靠苦力养孩子,对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有限。都说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对于农村教师而言,不光要做好学校教育,更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补足家庭教育的短板。孙水凤积极利用微信,坚持每天和家长沟通,给家长灌输学习的重要性;工作再忙,她也会利用下班时间上门家访,去引导家长。有句话她说的实在:“让家长来一趟学校,一天的工资就没有着落,只要对孩子有好处,我多打几个电话,多跑几趟路都是小事情。”

令人欣喜的是,这几年政府对农村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农村教育也一直在进步。从投影仪到多媒体,从班班通到智慧课堂,科技的力量在教学领域彰显,在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孙水凤一直不遗余力,她想着能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用上一样的基础设施。几年前,城关学校面向农村小学招聘教师,凭她的基本功,一定能考上,教育主管部门也多次要求借调她到城关学校教学,可她丝毫没有动心。“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嫁在农村,我懂农村孩子的需求,农村的孩子们更加需要我。”孙水凤说。

“如果你愿意,我就是你妈妈”

送走的毕业班不知道循环了多少轮,每一篇文章也都烂熟于心。都是老教师了,还用备课吗?从教25年以来,在教书方面,孙水凤从未懈怠过,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上下足功夫。孙水凤认为,对于老师而言,她会遇到无数个学生,教授无数个班级;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人生体验只有一次,必须对每个学生的人生负责。她的教学成绩突出,个人、教授的班集体和辅导的学生都收获了很多奖项。

从教以来,孙水凤格外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残疾孩子更是视如己出,能跟班就读的用心陪伴、教育,重度残疾的孩子她能坚持送教上门。一位同学由于车祸右手臂残疾,脾气也变得暴躁。他上课随意走动、随时插话,下课扔同学的书。孙水凤总是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和他讲道理,像对待一个水晶娃娃一样格外关照他。孩子写字艰难,稍有进步,孙水凤就立刻表扬他。现在这个孩子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了,孙水凤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从不做作业、上课坐不住、满口脏话、欺负小同学、破坏公物……一个“调皮鬼”意外落入她班,普通的说教无济于事。孙水凤通过问路家访,了解到“调皮鬼”的母亲离家多年,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孙水凤“故意”让他担任纪律班长,并和他拉勾,要求他讲义气。自那以后,“调皮鬼”的变化真不小,还能经常帮助小同学扫地等。“调皮鬼”在作文中写道“妈妈,你回来吧!我好想你!”孙水凤写上:“孩子,别哭,学会坚强,如果你愿意,我就是你妈妈。”自此,他真的“脱胎换骨”了,要让“老师妈妈”为有他这样的儿子而自豪。还有位同学是脑瘫患者,从未上过学,只能通过肢体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爸爸在外打零工,母亲智弱,爷爷奶奶80多岁了。为了保障残疾孩子也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孙水凤主动请缨,利用课余时间为这位同学送教上门。

甘当默默耕耘者,践行教育初心

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有条件的家庭在城里购房,孩子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学校的数量在萎缩,师资队伍也在流失。得知自己的一位学生也走上从教之路,孙水凤十分欣慰,她把这位学生带在身边,格外地关心她、照顾她,安排她在学校跟班实习,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教学技巧、教育经验倾囊相授。这位学生说,正是受到孙水凤老师的影响,她大学选择了师范专业,立志也成为孙水凤这样的人民教师,希望自己以后也能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在农村教育这条点亮他人希望与智慧之灯的伟大旅程中,孙水凤已用心行走25载,一步一个脚印,甘当默默耕耘者,践行教育初心,秉持育人使命,令人肃然起敬。

大江晚报记者 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