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感受“铁与火”之美 探寻“匠心”之本
铁到芜湖自成钢,新兴妙笔绘华章。5月17日下午,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芜湖新兴铸管”)组织一线通讯员走进芜湖赭山铁画博物馆,开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沙龙活动,感受“铁与火”之美,探寻“匠心”之本。
走进铁画博物馆,一幅长20米、宽4米的巨幅铁画赫然映入眼帘。整幅画作大气磅礴、雄浑壮美,生动描绘了芜湖铁画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艰辛历程,精彩展示了这一“以铁为墨”的非遗艺术所独有的魅力和风采。
“芜湖自古冶铁业发达,有着‘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芜湖铁画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通讯员们仔细观看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展品,深入了解了芜湖铁画工艺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历程。《迎客松》《香雪海》《悲鸿奔马》《梅兰竹菊》《百里皖江》……一幅幅黑白分明、线条钢劲、栩栩如生的经典铁画作品,让大家一饱眼福、由衷赞叹。
“芜湖铁画纯靠手工锻打,以熟铁为原料,首先要进行红炉加热,然后经过锻、钻、焊、锉、凿等工序,才可以成为一幅作品。”通讯员们现场观摩了铁画制作过程,并在铁画师傅的帮助下进行了亲身体验。看到一簇簇铁条在铁画师傅的一锤一锤锻打下,最终成为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大家品味着铁画制作的艰辛不易,也感受着师傅们独具匠心、精雕细琢、尽善尽美的追求和坚守。
座谈中,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家康介绍了自己60余年的铁画人生,特别讲述了耗时22个月创作铁画长卷《富春山居图》的不凡历程,寄语大家坚持学习、永葆热爱,弘扬传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这些铁画作品具有国画的神韵美感,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同我们钢铁企业有着千锤百炼的共通之处。”“面对当前严峻市场形势,我们大力传承工匠精神,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时,加大对产品品质细节的关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广大通讯员和铁画大师深入交流,共同探寻“匠心”之本。
活动中,广大通讯员举起相机、手机,聚焦“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的精彩瞬间,进行了“铁与火”同题摄影比赛。
广大通讯员参观后纷纷表示,要立足岗位尽责尽职,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用心锻造一流产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凝聚发展正能量、传播央企好声音,绘就芜湖新兴铸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富春山居图”。
据悉,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中国主会场活动定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隆重举办。芜湖赭山铁画博物馆建馆位于芜湖铁画的发源地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内,是芜湖铁画历史和人才集聚的地方,内设铁画博物馆、大师工作室、体验互动区等,是一座集现代制作和互动与现代作品展示为一体的立体式铁画博物馆。
芜湖新兴铸管党群工作部部长程升、宣传管理人员、公司通讯员20余人参加活动。(许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