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人生就像马拉松” ——访校友崔伟
编者按
春风起,万物生长。
在校友们心中,母校是精神原乡,是出发地,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地方。而那些尚未从这里出发的人,在学习,在思考,在为着不久的未来将要有的奔赴积蓄力量。
这是一次在校学生对往届校友的采访,他们隔着时间的河彼此对望。于是,一些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知生活的展望在这里交汇、碰撞。
崔伟 芜湖一中96届校友。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数秦科技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裁,清华大学x-lab创新导师,国务院国家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
问:在芜湖一中的学习过程中,对您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谁?
答:我是1993-1996年在芜湖一中就读的。饶永豹老师教我语文,张晓林老师教我数学。虽然我是学理工科的,但是我的语文基础很扎实。饶老师在语文教学上非常讲究技巧,他鼓励我们读各个领域的书。我现在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写报告和论文,所以我认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我今天的文字基础就是在高中时奠定的。
问:您在目前的职业生涯中经历过哪些感到有成就感或者挫败感的瞬间?
答:我在清华的博士课题是关于西气东输的油气管道检测。因此,我工作时选择了一家石油公司,在中东的油田上做石油勘测。我最有成就感的瞬间就是成功地操作了一次爆破,亲身经历了你们在电影上看到的那种大场面。
而我的挫败感也来源于中东沙漠的工作现场。一天晚上十二点左右,我们的设备出了问题,我打电话向老板请示。因为工人当时都很疲惫了,所以他让我们暂停工作。可能是出于责任感,我们还是把这项工作完成了。第二天早上,我很兴奋地打电话告知老板,他却让我赶紧回去,给了我一个处分。这让我很有挫败感。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一个团队成功的关键,在于服从纪律,而不是盲目尝试。
我们要学会顾全大局,不要轻易做一些随机性的尝试,即使偶尔成功一次,也并不代表你的做法是正确的。学习也一样,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来解题。假如你猜答案,即使猜对了,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问:您觉得高考意味着什么?
答:高考对人生很关键,它有时甚至能决定你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更重要的是,它会决定你去什么样的学校、和什么样的人共事。在性格、能力等各方面素养逐渐形成的阶段,所处的环境会对你有很大的影响。
但正如我说的,人生就像马拉松,有很多转折点,并不是一步没走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在我这里面试的员工中,有很多人的学校并不理想,但是他们通过不断地努力付出,会在为人处事和专业素养上得到回报。所以说,要重视高考,但是又不能认为它会决定自己的一生。现在努力能在高考中取得佳绩固然好,如果没有,也不要灰心。人生这条路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未来还会有很多机会。
问:在和一线城市的同学交流时,他们开阔的眼界是否会让自己产生落差感,您曾有过这种感受吗?
答:你说的我能体会到。我刚刚从芜湖去北京的时候,落差其实更大,北京的同学都非常灵活,但是,人生就像马拉松,你也会成长,成长环境所导致的差距,将来都会被慢慢磨平,你最终与别人的差距取决于后期的持续努力,我们要有信心,很多优秀的人,往往出自无名之处。
这个世界最大的天花板是自己的内心。一个人最后走得远不远,并不全在于他在学生阶段接受过什么教育。我们从小到大接触的聪明人太多了,但最后真正有成就的往往不是那些聪明的人,而是努力的人。
芜湖一中荟萃临时记者团
201班 梅禹 204班 周雅菲
206班 李秀轩 209班 杨恩